为什么说小学阶段成绩很好,到了初中之后成绩就下滑了呢?很多家长在遇到这类情况的时候都会觉得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面没有好好学习,还是说孩子突然变得不爱学习了。总而言之都是从孩子自己本身去找问题的。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校其实是比较简单的,记忆性的东西相对来说是很多的。学起来也比较快的能掌握。以下就是伊顿教育小编给出的建议:
孩子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成绩之所以带有很大的假象,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习都是基础知识,绝大部分知识是记忆性的,而且考试的针对性很强。只要孩子有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加上一点努力、认真和踏实就能考好。
小学和中学的学习有很大差别
有些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很好,但到了初中、高中就逐渐下滑,以至于后来彻底跟不上,不远远的甩在后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原因就在于,小学阶段的知识形象思维较多,识记性较多,比较浅显,只要孩子死记硬背,愿意花时间和功夫,大量训练,一般都能获得较好的成绩。
但到了初中、高中后,知识面扩大,分析、理解、判断、变通、思辨性问题增多增强,再依靠死记硬背,苦读苦学这显然是不行的。
事实证明,小学要更加注重孩子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培养
我是初中老师,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孩子,特别是乖巧的孩子初一学习都挺好,但到了初二就开始分化,到了中考,这种现象就越来越明显。反倒是那些学习中等偏上的孩子后来者居上。
这就是我们说的,小学阶段一些孩子比较听话、乖巧、认真,成绩自然就好。但到了初中之后,这样的优势就无法延续。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和以后工作,不仅要认真、踏实,更需要悟性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要从盯成绩专向盯习惯、盯过程、盯品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好。一是对学习不利;二是对保持不利。只盯着成绩是短浅的目光,庸俗的目标,庸俗目标只能给孩子带来庸俗的刺激,不会产生持久和强大的内在动力。
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学习过程需要要扎实和厚实。扎实,就是要把基础知识掌握牢靠,比如,基本的积累、运算、表达、迁移等;厚实,就是要有的知识面,知识视野,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厚实和扎实,才是较关键的,只要孩子拥有这样的品质,成绩一般都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