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国人对诺贝尔奖越来越关注。诺奖每四年评选一次,每年诺贝尔奖的评选结果出炉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就炸开了锅。截止诺奖颁发至今,中国籍获得诺贝尔奖的只有两位:一位是莫言,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但他并非毕业于中国学校;第二位是屠呦呦,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较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较高奖项。当然屠嗷嗷的这一奖项也为北京大学,甚至整个中国学校增色不少,因为这一奖项打破了中国学校培养不出诺贝尔奖的“魔咒”。
诺贝尔是根据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大小而颁发的终生荣誉,一般来说,这些获得科研大奖的人都是出自于学校。在每一年世界大学的评比中,学校诺贝尔奖的获得次数也被作为评判是否为性大学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世界范围内的哪些学校更容易出诺贝尔奖呢?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获得诺贝尔奖较多的20所中,美国就占了12所,哈佛大学大学更是以151名诺奖获得者独占鳌头;英语有两所大学上榜,分别是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法国仅有一所大学,那就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巴黎大学;德国有四所大学上榜,分别是哥根廷大学、海德堡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瑞士也有一所大学上榜。
我国也有很多人获奖,但是出自学校的却只有一位,出自中国本土的目前只有两位,所以这两个诺贝尔奖对国人来说意义重大,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备受争议,但是这至少是进步的一种体现。
2012莫言获奖的时候,国人在激动兴奋之余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说是诺贝尔文学的堕落,有人说是莫言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更多属于他个人的成就和荣誉,以及他的幸运。还有人评价说莫言的获奖给中国政府出了难题。总之,不管怎样,这至少唤起了很多人对中国文学的重视。(观察者网)
2015年屠呦呦获奖以后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因为这位获奖者是一位“三无教授”——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无院士桂冠,更重要的是屠呦呦并不为国内的学术体制所认可,这引起了国人对中国学术体制评价的思考。
以下,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从诺贝尔奖颁发至今,中国究竟有多少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2年,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中国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