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难的高考数学题,学霸秒变差生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09-30 14:44:35

  1977年10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上下一片欢腾。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我国高考已经有40个年头了,这40多年间,高考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考题难度来看,1984年、1999年、2003这三年的高考题是较难的,1984年的数学考题更是难上加难,学霸都无从下笔,当时不知道让多少怀揣梦想的学子泪流满面,据说这一年的平均分只有27分,很多人大呼,这也太难了吧!以下为1984年的考题,学霸们可以试着做一下。

  小编数学不好,实在是不敢恭维,看完考题直接懵了,哎呀,真的没有一个会做的。这样的考题说什么都不可能把分数拉开的呀,学霸们看完是不是也想哭呢。

  看完上面的高考题,有没有觉得现在的高考题还是很简单的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加油吧,学习们!

  附高考改革历程:

  历年中,针对高考科目的改革次数较多。

  1977年,分为文史和理工两类,文科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和地理),理科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和化学),报考外语的要加试外语。

  1981年,高考科目变为文科6门(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科7门(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

  1991年,湖南、海南、云南三省,在高中会考的基础上进行了高考改革实验,将原本的文科6门、理科7门改为“四组四门”:第一组是语文、政治、历史、外语,第二组是语文、数学、物理、外语,第三组是数学、化学、生物、外语,第四组是语文、数学、地理、外语。考生根据报考的参加有关科目的四门考试,但不得兼报两组。

  1994年,又推出了“高考3+2”科目改革,即文科“语数外+历史、政治”,理科“语数外+物理、化学”。

  1997年,高考科目组开始试行“3+X”方案,并于1999年在广东率先试行。所谓“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为考试科目;“X”指由高校根据本校层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

  2000年,吉林、山西、、四省也开始施行“3+X”方案。2001年这一方案扩展到18个省、市、自治区。2002年,实行。

  在改革之初,“X”有多种选择,但在实施过程中,大多数省份选择了“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

  2004年,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作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进入实验,其后在多个省、市、自治区实行,包括吉林。

  2014年中国教育部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上海市和省作为性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分别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三年后,也就是2017年,两省市高考均不分文理科,考试科目都是采用“3+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科目再加上3门选考科目。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高考数学
上一篇:获得诺贝尔奖较多的20所世界大学介绍榜,中国仅北大获奖一次 下一篇:我们已经习惯了坚持——衡水中学高三学生的自白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