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各大教育类网站都被教育部公布的我国双大学名单所刷屏了,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大学和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首次公布了我国继,大学之后的新一代重点建设的大学名单。那么双高校具体怎样建设?双高校建设依据的原则是什么呢?大家和伊顿教育小编一起听听教育界放心人士怎么说。
“双”建设高校遴选和学科建设方案编制的几个特点
“双”建设高校遴选和学科建设方案编制在原来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工程的基础上,既有继承也有发扬。
第一,“双”建设在遴选程序上继续采用无需高校事先申报、不折腾高校的做法。与以往有所创新的是,“双”建设高校遴选和学科建设方案编制更注重发挥委员会的咨询作用。三部委成立了以政协副主席韩启德为主任的“统筹推进世界大学和学科建设委员会”。
第二,“双”建设高校的遴选过程严格、严肃。委员会的结论都经过讨论、记名投票,且不允许委托投票。建议名单的产生,先由们讨论并通过遴选方案、认定标准等,再整体生成建议名单。既充分发挥了的作用,又增加了过程的严肃性。
第三,“双”建设高校的遴选结果既体现了坚持标准,也客观反映了以往重点建设的成效。从遴选结果来看,原“”工程大学都进入“大学”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原“”工程大学都进入“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
第四,“双”建设高校的遴选充分体现了意志。“双”建设的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行列或前列”。因此,引导了一批学科基础好、有望冲击世界学科的高校在自己擅长的学科上发力。在“双”建设方案编制要求里,已经对这批高校进行了布局,希望他们担当起这个使命。
第五,“双”建设方案的编制也体现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方案编制方面,根据“双”建设方案编制要求,建设目标可以是学科,可以是学科群,也可以是学科领域。这样就把学科建设的组织权交给了高校,给予了高校比以往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在考核评价方面,2018年以高校自我考核评价为主,三部委只对2020年周期建设成效进行评价。
“双”建设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在以往建设重点大学和现在建设大学的计划中,一直存在着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在公平与效率两个方面,过去的“工程”大学在范围来说是公平与效率兼重,因为各个省市自治区至少有一所“大学”,从布局上看还算公平。但从具体某个省区来看,一个省区的省属高校通常只设一所“”高校,又是只重效率。“工程”基本上可以说是更重视效率,因为“工程”就是追求建设世界大学,以水平和效率为主要考量。现在的“双”建设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兼顾公平就是要考虑区域布局、学科分布等。主管部门和“双”建设委员会在遴选新增少数大学建设高校时,统筹考虑区域布局与已有水平,重点支持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区遴选。笔者多年来主张应该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省区各设一所直属高校,我认为现在新增3所非原“”工程大学作为大学建设高校,可以说是在此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遴选“双”建设高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双”建设要分类进入,分类建设。现有的“双”建设高校中,有少数是接近甚至是初步达到了世界大学或世界学科的,有一些高校和学科距离世界大学和学科还比较远。不过,“双”建设有个过程,参与建设的高校也要形成梯队。#p#副标题#e#
建设高水平大学重在构建科学完善的顶层设计
高水平大学建设体现“双”建设的大方向、总目标,又结合实际,根据高等教育已有的基础和条件,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确定推进思路、策略和路径。从建设内容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框架为“专项+综合”,简要概括为“4+1+1”。
“4”指的是四个专项建设,即已经实施的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特聘教授计划、协同创新计划、品牌建设工程等“四大专项”。 “四大专项”虽然定位不同、各有侧重,但其目标都在于夯实高水平大学建设基础。将持续实施“四大专项”,财政投入力度不减、滚动支持,预计每年投入17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累计将投入85亿元。
两个“1”指的是两项综合性支持。第一个“1”指的是为对接“双”建设,对入选“双”建设行列的高校,按照要求给予资金支持,助推高校提升综合竞争力,向高水平和世界迈进。第二个“1”指的是省属高校建设项目。省属高校的评审认定,强调的是办学基础,是综合实力、发展潜力,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评价。
如果说“四大专项”着重解决的是学校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问题,那么,综合项目旨在提升整体办学实力,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扎根云岭大地,服务区域战略布局
云南大学入选首批大学建设行列,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的关心和重视,为云南高等教育进一步发挥优势、服务区域战略布局需求提供了新的引擎、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推动落实上,云南下一步将采取省级统筹、重点引领、聚焦学科、开放合作、改革驱动、党建保障等综合措施,坚决打好大学和学科建设主动战和持久战。
“省级统筹”就是要按照“层次+功能”的方法,优化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和管理,强化功能定位。
“重点引领”就是要全力支持云南大学建设成为“立足云南、服务、辐射两亚、走向世界”的大学,在省部共建高校遴选加强一批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新型智库建设。
“聚焦学科”就是要实施高峰学科和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加快构建与区域战略布局相匹配的高校学科体系。
“开放合作”就是要认真落实2016年10月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广泛开展合作办学、互派留学生、汉语推广、学术交流等活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辐射中心。落实省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高质量的学科共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合作项目。
“改革驱动”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着力破解高等教育发展中投入、评价、治理和质量难题,增强高校办学活力。
“党建保障”就是要严格落实高校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理想信念”办学灵魂。落实高校从严治党责任,在全省高校开展“党建”创建,以“四有”好老师团队、大学生团队、党课等为载体,着力打造高校党建品牌。
行业特色高校在学科建设中要特色发展、服务需求
学科建设从来都是与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的,世界学科建设更是如此。相比于其他高校,行业特色高校自诞生起就天然的被赋予了行业属性,从本质属性上具有了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特色,这就决定了行业特色高校比其他高校都更需要特色发展。特色发展就要聚焦方向、服务需求、注重创新。
一方面对接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学科发展特色。康奈尔、MIT等为何能够跻身世界大学?主要源于他们在面对产业新需求、新趋势、新机遇和新挑战的时候能够做出恰当的努力,包括多方面的调整。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学科,需要面向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深入分析产业时代特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范式,不断擦亮学科特色。
另一方面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催生学科发展新特色。当今,行业现代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速,产生的问题也不断增多,类似“工业4.0”“农业4.0”等概念不断出现,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等学科与传统学科融合不断加深,靠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需求,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所以要立足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积极打造学科群,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形成新的学科特色。
努力服务区域发展,扎实推进建设
建设的本质是内涵建设。从发展战略角度,一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实现中国梦;二是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归根结底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这也充分体现了总书记所说的“中国特色,世界”。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呼唤“”。以陕西为例,陕西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过一亿人口、第一农业大省、第五经济大省。“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崛起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胜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迫切需要创新驱动发展与人才,特别需要大学支撑。
服务发展是建设的根本动力。服务地方是大学发展的外延,而大学建设的本质是内涵建设。外延为内涵提供方向、空间和动力。地方大学与区域发展有着天然联系,立足区域发展,回应和服务与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求,是地方大学的特色和优势,更是建设大学的强大动力。
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更是责任担当。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完成。不仅要做出艰苦努力,更要实事求是,顺应发展,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我们要通过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回应现实问题,提供中国答案,形成中国特色的知识传承与人才培养体系,贡献世界学术,培养世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