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是父母的宝贝。但是,有很多孩子出生就是不幸的,他们是折翼的天使,仍是家庭和父母的掌上明珠。也对残疾儿童很重视,尤其是对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伊顿教育小编了解到,7月28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总体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发布会上介绍,《二期计划》确定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
那么,《二期计划》重点任务有哪些?主要措施有哪些?一起随来了解吧!
■ 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 普通高等学校要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
■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 到2020年,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均应取得教师资格证
■ 落实并完善特殊教育津贴等工资倾斜政策,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适当倾斜
■ 完善特殊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探索适合残疾学生发展的考试评价体系#p#副标题#e#
1、《二期计划》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二期计划》的总体目标是:
到2020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增强,保障能力增强,教育质量提升。
其中的一个关键指标是: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将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二期计划》提出了三大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增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水平,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二是增强特殊教育保障能力。在财政教育支出上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优先保障特殊困难群体。
三是增强特殊教育质量。加强特教教师队伍化建设,增强残疾学生入学安置、教育教学等工作的有效性,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2、在全世界来看,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二期计划》有哪些政策举措?
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是二期计划重中之重的任务。要实现95%的目标,关键是要以区县为单位,落实“一人一案”,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情况,通过特教学校就读、普通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逐一做好教育安置。
一是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对于招收五名以上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要建立资源(中心)教室,配备资源教师。
二是采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方式,对中重度残疾儿童实施义务教育。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三是采用送教上门方式,对不能到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对送教上门的学生要纳入管理,加强人财物保障。#p#副标题#e#
3、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残疾人对学前教育、高中及以上阶段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二期计划》对此有哪些支持措施?
一是加大力度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重点是支持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在特教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普遍增加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置招收残疾孩子的特殊幼儿园。
二是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重点是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随班就读、举办特教班等扩大招收残疾学生的规模,各省(区、市)集中力量至少办好一所面向本地区招生的盲人高中(部)、聋人高中(部)和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特教高中资源不足的地市在特教学校增设高中部。
三是稳步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普通高等学校要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进行需要的无障碍环境改造,给予残疾学生学业、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统筹残疾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布局,支持高校增设适合残疾人学习的相关,增加招生总量。
4、实施一期计划时,各级政府普遍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财政投入,《二期计划》有没有一些进一步的安排?
《二期计划》特别强调了“普惠加、特教特办”的原则,要求普惠性教育政策和工程项目优先支持特殊教育,并针对特殊教育实际制定特殊的政策措施。具体来讲,有三项新的特殊政策:
一是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6000元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根据学校招收重度、多重残疾学生的比例,适当增加年度预算。
二是各省(区、市)要根据残疾学生类别多、程度重、教育成本高等特点,在制定学前、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时,重点向特殊教育倾斜。
三是要加大残疾学生资助力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优先资助残疾学生,增强补助水平。
5、《二期计划》在主要措施中提出“健全特殊教育支撑体系”,这是怎么考虑的?有哪些具体措施?
残疾儿童类别较多,程度多样,他们的鉴定、筛查、评估、入学安置和教育教学的性都强。只有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体系,才能保障他们在有学上的同时,上好学,接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二期计划》提出六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区县要组建残疾人教育委员会。
二是建立多部门合作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
三是在区县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区域内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和支持服务。
四是各级教研机构配备特殊教育教研人员。
五是鼓励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以多种形式为特殊教育提供服务。
六是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在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和康复中的作用。#p#副标题#e#
6、特教教师是增强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二期计划》对于特教教师队伍建设有哪些措施?
《二期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教教师队伍。
一是加大特教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支持师范院校和其他高等学校扩大特殊教育招生规模,并在师范类中普遍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
二是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准入制度。到2020年,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均应取得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非特殊教育毕业的还应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均应包含比例的特殊教育相关内容,提升新入职普通学校教师从事特殊教育的能力。
三是继续推动各地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特教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强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训练人员及其他技术人员的配备。
四是增强特殊教育教师待遇。落实并完善特殊教育津贴等工资倾斜政策,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适当倾斜。
五是称评聘体系中建立特殊教育教师分类评价标准。
六是关心特教教师身心健康,改善特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7、前不久,教育部颁布了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二期计划》对于贯彻落实这一标准、进一步增强特殊教育质量有哪些考虑?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2017年秋季开学,起始年级主要学科新课标教材将投入使用。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创新随班就读教育教学与管理模式,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
三是完善特殊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探索适合残疾学生发展的考试评价体系,增加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独立性。
8、《二期计划》出台后,如何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各地高度重视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把提升计划的实施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和相关部门年度任务,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省级统筹。加大对贫困地区和特殊教育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多部门协调联动的特殊教育推进机制。
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建立督导检查和问责机制,将提升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