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经开始,孩子们除了可以出去疯玩以外,还有一样事情要时刻惦记着,那就是暑假作业,您的孩子在做暑假作业的时候有没有这三种问题呢?一起来和伊顿教育小编来看下吧~
孩子写暑假作业,有这三种现象吗?
现象一:不知道着急:动作拖拉
很多孩子平时写作业的时候就喜欢拖,每次都要磨蹭到晚上8点半,甚至是9点以后才开始写,上学尚是如此,假期就更加更加喜欢拖了。
经常会说明天再写吧,等到了明天,又不想写再推迟,直到开学前几天,才开始夜以继日的赶。
孩子的小心思:假期这么长,我先玩几天再写也来得及!大不了较后几天多写点。
现象二:人在心不在:注意力不集中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写了,可是心思完全不在作业上,较多坚持15—20分钟,然后就一会出去倒杯水,一会去上个厕所;家里来客人了,要出去看看,不然就放个手机在旁边,拍个自拍发个朋友圈……完全没有时间概念,能2个小时完成的作业,硬是被拖到了5个小时。
孩子的小心思:写作业好无聊啊~好烦啊~我把这道题写完,玩一会儿游戏,再写吧。这样才有动力。
现象三:质、量难兼顾:答题不走心
平时写作业的时候,孩子不敢怠慢,因为写不好第二天会被老师批评。可暑假不一样啊,老师不会每天都盯着你作业质量,于是孩子答题不规范:不写题号;数学应用题也不写“解”,得出结论后也不写“答”;格式混乱,解题过程跟草稿纸上的演算一样龙飞凤舞。
还有的孩子对橡皮或者涂改液有严重的依赖,稍微有一点点小瑕疵,就擦掉重写,不仅效率低下,书面不整洁。
一、制定暑假作业完成计划
首先,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明确其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倘若要出去旅游,那么在出行前和出行后,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制定暑假作业的完成计划,每天保持几个小时的学习状态。”
1关注孩子暑假作业进展
家长可以每天定时翻看孩子的作业进展,确保孩子在按照规划的进度前进,同时确定孩子没有将学习习惯全部丢掉。“每天花几十秒钟粗略翻看即可,不需要过问是否正确或者是否有全部完成。”这样一来就可以规避孩子找代写和马虎应对的可能,也不会给孩子造成“被监视”的心理压力。
2通过“奖励”督促孩子
对于学习自觉性较低的孩子,家长可以采取适当“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完成每天定量的作业,在孩子完成作业后及时表扬并兑现承诺。这样不仅可以规避代写,还可以避免孩子在暑假结束前夕为了应付老师而出现抄作业的现象。#p#副标题#e#
二、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
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写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就会一边帮孩子涂擦,一边责怪孩子。
其实,在这种焦虑的氛围中,孩子很难产生学习兴趣。这时候家长的说教他是听不进去的。
建议做法是
首先过问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业,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父母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不打扰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以下方法检查:
1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端正
孩子读低年级时
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你再看看。”或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一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己改。孩子找出来了就及时称赞鼓励。
2重点检查孩子做题思路
孩子读高年级时
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己确认。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三、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
有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爱拖拉,只几道题也做半天,怎么办?
1“法”纠正
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自己估计一个完成时间,然后征询孩子,如“语文40分钟能做完吗?数学30分钟能做完吗?”
若发现孩子写作业时有不专心做的表现,只要不是太过分就无需干涉,毕竟家比学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不大集中,有拖拉的行为,父母可在旁边提醒一下,如“已经做了15分钟了,加油!”
2“中途安抚法”纠正
发现孩子做作业拖拉,感到需要制止时,可以走到孩子身边问“是不是遇到了难题做不下去了,要不要爸爸/妈妈帮你一下?”
这样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说没有难题,这时要表现出一种平静的神情:“相信你很快会做完的,爸爸/妈妈等着你好吗?”这种方法,实际上首先中止了孩子的拖拉行为,然后让孩子明白:父母在关注他,希望他快一点完成作业。
越是责骂、数落孩子,越会加重他的坏习惯。
3“直接要求法”纠正
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不管用,那么换这种方法试试:事先了解孩子的作业量,然后直接提出完成的时间,如今天的语文作业不多,用20分钟可以做完,数学稍多点儿,用35分钟时间可以做完。
那么,父母要说到做到,在执行这一规定时,情绪要平静,不能发火。让孩子明白:父母说话是算数的,不是闹着玩的。这种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带有强迫性,事先与老师取得联系,请老师做好配合,以免老师认为家长不检查作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师。
四、点拨孩子做习题
有的孩子确实需要父母点拨一些难题,父母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拨也是有需要的。而且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
1让孩子反复读题
许多题目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总是迁就孩子,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版式列好,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
正确的方法是:
“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父母要高兴地称赞:“我说过吧,仔细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会高兴起来,孩子不会做的题,父母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意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2用例题作辅导
对于孩子经过思考也没做出的题目,父母也不要直接告诉他原题的解法,较好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
一般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不会做原题,那么要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父母耐心引导,孩子会做原题的。这种做法虽然父母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是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3只讲关键词
对于有些难题,父母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父母的提示去思考、列式计算。
不能将算式直接列出来,或告诉孩子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如果这样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不容易打开。
写在较后的话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孩子的作业,要求要始终如一,不能朝令夕改,让孩子不知所措;更不能三天看两天又不管,敷衍的态度很容易影响孩子,使孩子产生“钻空子”的心理。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身教重于言传,家长希望孩子养成认真仔细、专心、爱动脑筋的习惯,那么就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家长对待孩子作业的态度就可以传递给孩子重视学习的观念,请各位家长朋友要负起父母的养育和教育责任,每天配合老师,认真教育孩子、管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