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攫’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过,比如理财广告中,就可以看到关于‘攫取财富密码’的标语,那这个字大家知道怎么读吗?本文将跟大家来聊聊这个字,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字音字形
「攫」读作jué(ㄐㄩㄝˊ),粤语中近似「kok3」,吴语里则带卷舌音。从甲骨文到楷书,左侧「扌」始终强调手部动作,右侧「矍」本为鹰隼瞪目之态,组合成「以迅猛之势抓取」的意象。
《说文解字》将其拆解为「手+矍,持也」,本义是动物捕食般的强力获取。引申至人类活动,既指采药人「攫取」悬崖上的灵芝(《本草纲目》),也暗含商贾「攫金于市」的贪欲(《列子·说符》)。
二、典籍溯源
《荀子·哀公》最早记载:「鸟穷则啄,兽穷则攫」,将生物本能与人性困境并置。汉代郑玄注解时,特别强调「攫非君子之道」的道德警示。
至宋代《朱子语类》,「攫」已从具体动作升华为抽象概念:「如虎豹攫噬,非但求饱,亦炫其力」。明清话本中更衍生出「攫利」「攫权」等复合词,映射着商业社会初兴时的欲望膨胀。
三、现代价值
在中医药领域,「攫」仍保留着中性含义:野生药材采集手册中要求「避其盛时而攫」,强调遵循自然规律的获取。
但当代经济学常以「攫取性制度」比喻透支生态与民生的增长模式。影视剧《让子弹飞》里,黄四郎抬手攫取银元的特写镜头,成为资本暴力的经典符号。
日常使用时需警惕其负面色彩——建议用「获取」「积累」替代理财文案中的「攫取」,毕竟财富增值更需要春种秋收的耐心,而非饿虎扑食的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