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起,中小学语文、历史和道德与法治都将采取部编版教材
教育新闻 来源:网络 编辑:小兰 2019-08-22 16:42:54

  很多家长都在问孩子的教材是不是会变,一直以来也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较近的教育不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了: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2019年秋季起,中小学语文、历史和道德与法治都将采取部编版教材

  新教材里有哪些吸引孩子们的新内容?新教材使用的情况如何呢?师生有哪些新体验?央视《焦点访谈》走进校园、走近师生和有关,探秘新教材到底新在哪儿?

  01、先学识字再学拼音

  打开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学了”的栏目,在“我上学了”之后先编排了一个识字单元,之后才是拼音教学。这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变化,即编排顺序是先识字再学拼音。

  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介绍:“第一课,我们设计的时候,有意用的是楷体字,楷体比较接近书写,六个字很大,产生一种冲击力,‘天、地、人、你、我、他’,后面是‘金、木、水、火、土’。一方面很传统,很中国,另外汉字第一印象有一种冲击,他一生都会留下它的印象的。”

  为什么要改变以往多年来孩子们一上学就学拼音的传统呢?这次语文统编新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要降低学习的难度。

  “由他们熟悉的事物入手,可以增强心理接受程度,缓解学习语文的压力,降低学习难度,减少畏难情绪。”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委员会理事长陈先云说。

  02、大量增加古诗文篇目

  5年前,温儒敏教授受命担任小学和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总主编,感到压力很大。如何选文,是编写团队面临的较大挑战。

  为了让孩子们利用黄金年纪多读多背传统文化经典篇章,这次新教材小学语文共选古诗文129篇,比原来人教版教材增加了60篇,初中有古诗文132篇,也比以前略有增加。

  小学语文教材除古诗词、古代寓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外,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蒙学读物中,选取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初中从《诗经》到清代诗歌,从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均有呈现。

  此外,小学统编《语文》教材还增加了很多成语、名言警句、楹联、谜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文化常识等内容,以期通过积累数量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底子。而初中的《综合性学习》,则围绕“友”“信”“和”等传统文化关键词,设计了一系列专题活动。

  03、主治“不读书”,“少读书”

  “现在语文教学的问题就是读书太少,很多学生只读教材、教辅,很少读课外书,所以语文素养无从谈起。”温儒敏认为,“某种意义上,统编《语文》教材‘主治’不读书、少读书。”

  温儒敏说:“现在语文课的教学,大家不太满意,社会上也不满意。我认为较基本的,较重要的一条就是现在的语文课,读书太少了。所以我们想读书问题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牛鼻子,要鼓励孩子们,通过学语文,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甚至还要读整本的书。有的阅读量,他才能够把语文素养、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才能够上去。不是通过做题可以解决问题的。”

  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每本教材都有系统的书目安排,告诉老师、家长和学生在每个学段需要读什么书。七至九年级的每册有6个单元,都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八至九年级每册设置1个“活动探究”单元,突出任务性学习理念。

  这套教材还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包括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如:小学低年级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高年级和初中有《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教读”课主要由教师讲,举例子、给方法;“自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加上课外阅读,形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04、强调语言表达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在强调阅读的同时,还强调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相比以往《语文》教材的一大重要变化。

  统编《语文》教材每一册的每一模块都设置了“口语交际”栏目,突出对口语表达、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在“口语交际”内容的编排上,每册编排4次(六年级下册为3次),其中1次以功能交际为主,涵盖了倾听、表达和应对等口语交际目标。不同话题侧重不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结合每一次交际活动,以小贴士的形式,单独列出几项要点提示,让学生不但明确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还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

  统编《语文》教材也重视书面表达,即习作训练。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独立的习作单元内容,是这套教材体系结构上的重要冲刺。

  05、突出中华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翟小宁说:“因为学生读什么书,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就对中国文化有一种归属感,有一种热爱之情,将来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有一颗中国心,这样的话,我们才真正是说在培养我们炎黄子孙的后代,中华民族的后代,在为中华民族传承文化的基因。”

  语文本质上是母语教育,传承的是自己民族的文化。这次统编教材,除了在语文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中,也用重点篇幅突出介绍了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成果和传统节日、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等内容。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学校应该允许学生带手机进课堂吗?手机应该进入校园吗? 下一篇:如何看待学校在九年义务阶段区分基础班和实验班?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