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还应该继续看书吗?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很多老师建议学生在高考前整天,不要再看书了,这都是经验之谈,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老师之所以会这样建议,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角度来考虑的。因为高考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紧张,再看书的话可能会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的不会的。要知道高考如果紧张的话影响是大的。以下就是伊顿教育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具体内容:
(图源:摄图网)
一、考前看书不仅不会有效果,而且还会带来很多问题
有句话说的好,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要在合适的时候,遇见对的人。高考前的整天,较应该做的事情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制定好答题策略,而不是考前临时抱佛脚。虽然考前临时抱佛脚也会有的效果,但现在的高考,死记硬背的知识越来越少,大部分考试内容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如果是在考前这整天,你去看书或者是做题,肯定会遇见一些自己不会的内容,这时候你就会陷入两难的困境。面对不会的知识点,你是选择放弃掉呢?还是选择重新过一遍?
放弃掉吧,内心又忐忑,担心这个知识点,万一明天考试就考了,而现在不看,明天就没有机会看了,万一考试出到这部分内容,那就后悔死了。因此,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继续复习这一部分知识,可是随着复习的深入,发觉有很多知识都没有掌握好,然后就开始花大量的时间复习这些知识点,复习这个科目,造成自己考前的计划完全被打乱。再加上很多学生考前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此时此刻很多学生就会方寸大乱。
二、考前较应该做的事情是熟悉考试题型,制定答题策略
在高考前这整天,不论知识掌握的怎么样,这都成为了“过去时”,在考前较需要做的是熟悉考试题型,制定考试策略,让自己在高考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从高一到高考结束前,这一段时间,很多考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考试,不下100多次,真可谓身经百战,考前这整天就需要把以往的考试的情况总结一下,制定一个答题策略。我们经常会说,在考试中,要先易后难,先做会的,然后做不会的,但是有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疑问:老师我怎么知道哪些是容易的,哪些题目比较难?那些应该放弃?如何去分配考试时间呢?针对这样的问题,我的答案一般就是要视情况而定。
如何视情况而定呢?这就需要把以往做过的题目找出来,然后制定一个考试策略,看哪一部分的知识自己是可以做对的,哪一部分的知识自己有些时候能做对,而如果题目难度大一点,自己就做错了,以及有那些题目自己从来就没有做多过。
当走进考场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浏览试卷,根据试卷的排列顺序和题目的位置,大致的判断题目的难易程度,然后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掌握情况,合理的去分配做题的时间。如果在考试中有些题目出了自己预定的时间,那么这道题目就放弃,继续做下一道题目。
如果你在考前这整天,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复习课本上的内容,却没有花时间梳理考试策略,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你考前这整天看的内容,你在考试中依旧不会,而你原来本应该会的题目,却因为时间不够,在考试中没有拿到相应的分数。
在考前这整天,除了要制定好备考策略之外,还需要熟悉下考场,提前了解一下考场周围的环境和氛围,准备好准考证、身份证、2b铅笔等。如果真的想看点题目,保持学习状态,那就找过去做的比较好的试卷,重新做一遍,或者是用1---2小时的时间浏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