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学习的习惯,它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学生的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作为家长,可以怎样帮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呢?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
较近电视节目《朗读者》越来越火。朗读这种方式不出意外的成为了大众热议的话题。但我想说的是:我鼓励孩子大声朗读,不是因为这个节目,更不是因为跟风。
我一直鼓励让我女儿大声朗读,较近每晚临睡前会跟她一起大声朗读《笠翁对韵》。她很开心,也很享受。
小朋友大声朗读,有以下两个突出的优点:
1. 大声朗读时因为有了语调和节奏的变化,对小朋友而言,相当于一次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够增加小朋友阅读的兴趣和专注度。
我会挑选合适的读物,鼓励小朋友大声朗读。我女儿很喜欢朗读,会不自觉的代入角色,变换嗓音,调整音量。比如,读到大灰狼扮演的老奶奶跟小红帽对话,时,他会用好奇的、比较接近她本人的语调问:“奶奶,你的牙齿为什么这么尖”,而当大灰狼回答时,他的语调会变得很凶狠:“那是为了更方便吃掉你呀!”。因为有了语调的变化,小朋友阅读的兴趣和专注度都得到了增强。大声朗读不仅能帮助小朋友更深刻的理解内容的内涵,同时还锻炼到小朋友语言的连贯性、吐字清晰度。长期坚持下来,小朋友的肺活量好像也不错。
2.大声朗读运用到了幼儿识记策略中的“复述策略”,能帮助小朋友更好的记忆。
幼儿的记忆方法其实是很有限的,他们不像成人那样,能熟练地掌握记忆策略。心理学通过大量的研究实证,发现幼儿的记忆策略有三种,第一,视觉反复,就是给小朋友,反复不断的视觉目标刺激,第二种,就是复述策略,让小朋友不断的口头重复要记住的内容。第三者,就是特征定位策略,比如小朋友会很容易记住长耳朵的就是小白兔。
在识记具体事物时,比较常用的是第三种特征定位策略;但如果要记住一首诗、一篇小文章,较好的方法就是用第二种“复述策略”,鼓励小朋友大声、重复朗读。如果有图片或者小朋友认字,那就对着图或字来朗读,把“视觉反复”也用起来,效果会更好;如果没有图或小朋友不识字,只要朗读的内容富于变化、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当然,如果陪着小朋友一起大声的朗读,小朋友只要多听几遍,自己再跟着复述,大声读出来,也特别容易记住。现在我正在用这种方法跟我的女儿一起读《笠翁对韵》,因为特别朗朗上口,我女儿念起来就像在唱歌一样,记得特别快,她自己也特别开心和享受。
作为家长,我们当然希望孩子在朗读的同时也能得到快乐。我建议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朗读;如果孩子在朗读,记得做他们较好的听众和观众。让我们一起读起来吧!希望大家也都能享受朗读和亲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