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向来都是一种代号和象征。为了让自己的名字更容易被人记住,不乏有人去更名换姓。同样地,对于高校而言,要想在近3000所高等学院中被记住、被认可,它们也希望通过对名字的更改来增强学校的度。
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如此热衷于更名的原因。据不完全统计,近6年来,中国共有472所高校更改校名,占高校总数的23%。
其实,高校的名字在程度上确实影响它们的发展。比如我们总认为,XX学院就不如XX大学听起来有文化底蕴、学校名称的行政地名越大学校越有名气、再比如学校前面的专有名词也学校越大气。
这些改名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大家可以随意感受下。“中国传媒大学”更名前叫“北京广播学院”,“黄石理工学院” 改名为“湖北理工学院”、兰州商学院”改名为“兰州财经大学”。等等。
而在这些更名的方式中,对于中国人惯有的思维来讲,很多人都认为学院没有大学有正式感,学院”也比“大学”低了一个档次。比较巧合的是学校较常见的更名的方式也是将XX学院改为XX大学。
纵然我们都认为将“学院”更名为“大学”看成是给学校 “贴金”的一种方式。但是,今年(2017年)教育部开始严格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具体内容如下:《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17]3号,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切实引导存量高等学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建设与内涵发展上来。
按照文件的说法,严格审批学校从“学院”更名““大学”的原因是杜绝部分学校 “贪大求全”。而且对于更名之事,需要严格按照审批标准来执行。
这个标准是什么呢?按照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大学和学院都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的机关。这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大多数大学本科以后有更高等的学习,比如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习。
除此之外,两者的区别还在于,大学还需要设有3个以上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学习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在5000人以上。学院一般设有一个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学习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在3000人以上。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大学”更具有综合性,而“学院”的性会更强。这就好比是一个人,虽然他没有在方面有长足的发展,但在某一个领域却有所长。如果一味地追求发展,可能也会让自己的特色消失殆尽。
有关曾表示,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是多维度、多方向的,如果的高校都以综合性大学为目标,那只会变得同质化且毫无特色。
因此,我们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不要拿“学院“和”大学”来判断它的优劣。要以自己的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院校。只有这样,才会不错过好学校好,才能让自己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