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风暴过后,随着放榜、录取的结束,高校陆续发放通知书,而较兴奋、激动的应该就是大一新生了。孩子在在喜悦、激动的时候,不少家长则是心存忧虑。在这里,伊顿教育小编有话说:孩子去新学校报到前,父母应该做些什么?
第一,要讲求孩子报到前的沟通技巧,不要让发自内心的叮嘱变成了唠叨。很多家长在帮孩子提前做各项入学准备的时候,都会担心孩子不适应新环境,反反复复地说这说那,如“要跟同学处好关系”,“要珍惜时间”,“要多看书多学习”等等。这样反复来说,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让孩子反感。
伊顿教育小编建议,父母可跟孩子交流过程中,明确提出一些问题情境,如“学校图书馆周六上午开放,你要去,而室友偏要拉你去逛街,怎么办?”家长们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提前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会产生更实际的效果。当然,家长们也可以用文字沟通的方式,比如设立入学备忘录,孩子和家长可以将想到的事情、想做的准备和想说的话,整天天地写下来,来实现更加温润的学前教育对话。
第二,要和孩子商量送学事宜,切不可一味强硬决断。如果父母有送孩子去外地大学报到的打算,建议要跟孩子商量,多听听孩子的意见。要询问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反对,家长也应该多一些耐心。也可以,请孩子信任的人帮忙说服。其实,在商量的过程中,孩子自身也在成长。这可以让他们提前预想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独立思考应对的方法。#p#副标题#e#
如果孩子考入的大学就在当地,伊顿教育小编还是建议父母让孩子自己去报到。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从进校门开始,就进入独立生活的角色,避免日后遇到挫折时不知所措。其实,家长们大可放心,各高校都做好了迎新准备,会确保每名新生顺利入学。所以,父母们大可不必担心,即使要送,也要送到后及早离开。因为此时孩子的新鲜感较为强烈,父母一直陪着,反而会影响孩子探索自己未来几年的学习生活空间的热情。
第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换个角度看待分离。面对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独立生活的孩子,父母或多或少有些惆怅、失落。尤其是北独生子女,18年来就没有离开过家,或者也没离家多远。面对孩子的离开,父母总有种“以后朝夕相处的日子就少了”的感觉,总会百般担心其无法适应学校的生活,总是担心孩子一个人照顾不好自己。
其实,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但父母要看到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会飞的燕子总要离巢独自飞向蓝天的,孩子早晚要离开父母,自己独立生活的。因此,父母们不如换一种心态看待,借这个机会来适应孩子的离开。一般情况下,年轻人适应能力很强,会凭借步入大学的独立感与新鲜感,很快适应大学生活。
伊顿教育小编建议家长们,在孩子临行前,要调整自身心态,不要过于留恋,哭哭啼啼。否则,这种伤感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让孩子在遇到不适或挫折时的第一反应是“想家”,而不是“想办法积极应对解决”。父母们应该用在孩子入学前积极的心态,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适应大学生活充满信心。
孩子们已经长大,马上就要步入大学了。无论如何,他们终究要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较后,伊顿教育小编希望父母们冲破伤感情怀,做好智慧型家长,为孩子顺利入学,顺利开启理想校园生活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