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的小学考试、六月初的高考、六月末中考,甚至还有幼升小测试,不仅忙坏了学生,更是忙坏了家长。特别是幼升小和小学,由于不是统一考试,可选择和“可操作”的空间比较大,更是愁坏了好多家长。有的家长四处托熟人,找关系,动辄掏几万,甚至十几万的赞助费。伊顿教育小编不禁想问,为上学校赞助学校几十万,面对择校问题,让孩子做鸡头还是凤尾?
如此疯狂的追逐所谓的学校,真的值么?
或者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下:所谓的学校是不是适合每个孩子?
个人觉得,应该因人而异。特别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由于孩子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性格、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存在差异,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学校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好的的教育资源,更能激发他们的潜力,从而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过早的将他们放入竞争坏境更为激烈的学校中,反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在这一阶段,相比于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觉得是否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则更为重要。况且,即便是所谓的学校,每个学校也有各自不同的教育风格,究竟哪所学校更适合自己的孩子,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初等教育阶段,教育的任务往往是学校和家长共同承担的,有些时候,家长承担的部分可能还要更大些。举个例子,就说学英语吧,两个智力相当的孩子,一个给孩子请所谓的教育教英语,而另一个家长本身就是英语大牛,那么,将来哪个孩子英语更好,恐怕很难说。因此,我还有一点小建议:与其花大代价,让孩子硬挤进所谓的学校,倒不如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自己,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上进,去影响和激励孩子去努力。
所以,在面对择校问题时,希望家长们不妨先冷静一下,通过理性分析,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去更合理地选择学校,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学校效应,较后反而得不偿失。
较后,伊顿教育小编想说:教育是一场持久的博弈,一时的得失并不代表较终的结果,希望每个家长和孩子,都能获得较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