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等。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但是在中国,南北方的小年是有一些差异的,那么,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然后讲给自己的孩子听吧!
“官三民四船五”小年究竟是哪一天?
关于小年的日期,在民间有一句俗语:“官三民四船五”,自古代起,官家的小年日期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小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的小年则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五。那到底哪天才是小年呢?
01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
相传,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增加了举行祭祀大典的仪式,为了“节省开支”,皇帝在这一天同时祭拜灶神。自此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便有了官、民在不同日期过小年。后来,受官方影响,京城附近的百姓们,也逐渐改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如今北方大部分地区延续着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传统。
02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
相比较起来,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历史更为悠久。晋代时,名将周处写过一部《风土记》,里面记录了不少地方习俗与风土人情,其中提到:“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无独有偶,南宋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词》中也写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由此可见,古时小年的日期是腊月二十四。现如今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这天过小年的传统。
03其他地区——除夕前夜、元宵节
小年风俗传统不同
01扫尘
北方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迎新,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贴窗花、年画等。
南方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古时候是一种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02祭灶
除了供奉糖瓜、糕点外,北方地区的人们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而南方,主要是烧纸祭送,还要把所有的菜肴先供过灶公灶婆后,才端上桌大家一起分享。
03饮食
吃灶糖流行于北方地区,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作为灶糖代表之一,“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此外,民间还有吃饺子的传统,取意为“送行饺子迎风面”。
在南方,爱吃糯米制品的人居多,做年糕、吃年糕是很多地区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谐音“年年高”,象征着生活和事业一年比一年好。在广西武宣、桂平等地区还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用糯米粉、花生、芝麻、白糖制成,在小年这天食用,有“团团圆圆”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