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和普通公立本科,哪个好?不得不说,近些年部分的独立学院进步的确十分之快。但要说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就比普通公办本科好,这个是不的,首先不同省份的招生批次不同分数不同,其次它的资源和普通公办院校也是不同的,有一些独立学院很强的,比方说是本部共享的独立学院,比公立本科强太多。但是,这类独立学院相对少一些,下面伊顿教育网站小梦为大家发布如下: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一、独立学院的举办方到底是谁?
独立学院,名字中带着“独立”二字,那就跟大学中普通的二级学院不同了。我们知道大学中普通的二级学院,行政上隶属于学校,就像是一个企业下面的一个部门,如此而已。
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性质,相当于在企业外面的一个独立组织和单位,他们挂着企业的名头,用着企业的资质,但并不隶属于企业。仅仅有少数独立学院的主办方是公办高校,绝大多数的独立学院,主体是民营性质的。
在财政上,独立学院是不享受财政补贴的,靠民营资本来输入资金建设,后期靠学费和其他方式来“填坑”。办大学不同于办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凭借什么爆款产品产生巨量的现金流,而是一桩细水长流的事业。
在管理上,与公办大学的书记、校长负责制不同,一般的独立学院实行的是董事会负责制。这种制度有点像企业的董事会,董事长话语权比较强,董事长一般都是由资方负责派出的,董事长与学校院长之间的关系,有点像企业的董事长与CEO之间的关系。
独立学院与公办大学之间的关系,有一种是后者为前者的“股东”,以自己的教学资源入股,有一种是后者为前者“背书”,只是出个校名,其他方面合作的松散。而真正以公办学校为举办方,负责资金管理也负责教学的独立学院,可以说凤毛麟角。
二、普通公立本科中的普通,究竟如何定位?
在我国进行高考改革的过程中,很多省份的高考本科招生从三个批次合并到两个批次,甚至是一个批次。绝大多数独立学院,在本科分三批进行招录的时候,都是在第三个批次招生的,也就是很多人常说的“三本”。
大多数的公办本科,都是在本科一批或者本科二批招生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本、二本。如果说一本招生的本科院校,算是比较“出色”的,那么所谓的“普通”院校,是不是指的二本招生的院校呢?
要知道二本的录取分数,普遍高于三本。虽然分数不能说明一切,但是的确能够从侧面反应入学新生的学习水平。而学校整体的学习氛围,文化氛围,也部分取决于学生的整体认知和素养。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化,很多省份的批次合并,办学质量好的的独立学院,的确是在招生分数上面过了不少公办本科院校。但是客观来讲,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不能简单归因于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过了公办本科院校,为什么呢?
很简单,如今学生在挑选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不仅仅把办学水平当做的标准。很多时候,家长和孩子对于院校所在的地域和学校的硬件环境也是在乎的。
我们知道,中国地域十分广阔,很多公办大学是办在三线、四线甚至是五线城市的。这些学校,受限于本身的财政状况和人才吸引力,在硬件条件上乏善可陈,在授课水平上跟高层次院校也是越拉越远。
的独立学院大多都位于、二线城市。很多资金充足的独立学院,硬件条件好,对于师资愿意给出较高的待遇,也能共用一部分的师资,还有一些的硕博毕业生直接到独立学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