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报志愿已经成为了考后头等重要的大事了,丝毫不亚于高考的热度,那么就有很多考生和家长感到奇怪了,一些志愿说参考以前该校的各项情况再行选择要不要报考,那么填志愿是按书上较低排位找填学校吗?参考以前低分数是怎么个参考法?想必很多人还很懵,小编告诉大家参考数据要看三年的,即要看较低分(较低位次)更要看平均分。这有什么根据吗?如何来判断呢?下面伊顿教育小编为大家发布如下: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每年受招生计划数、报考人数、考生的考试成绩、学校的度不断增强、“大年”与“小年”现象以及突发事件等各类因素影响,院校的录取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波动。因此,要参考三年的数据。
看近三年的录取情况
对比一下近三年来的“一分一段”表,看看所想要填报的大学连续三四年的校线在哪个段位(即高出所在批次多少分),若自己的分数比至少两年的段位高,那报考该校把握较大。
考生在对照高校往年录取分数线时,应以对比人数位次为主,若所在位次高于往年该校在本省录取分数位次,则说明报考有希望。
正确参考往年招生高校录取平均分
高校录取统计数据中,高校录取平均分尤其是各平均分,比参考较低、较更有效。分差是确定录取相对位置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学生的成绩或学校()的录取分数与它所在批次的省控线之间的差。考生用自己的高考分差(考生成绩-批次录取控制线)与所定学校的往年的分差(学校录取线-批次录取控制线)的较大值进行比较。如果自己的分差大于学校往年的分差的较大值,则录取的概率很大。
填报志愿不仅要看上年院校较低分(较低位次),更要看平均分,较好是看平均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被目标录取而不被调剂。
在具体的应用中,不同的分数段用不同的方法:
1、段(高于一本线40分以上):分数在一本数段的各省考生中,那些分数极高的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高考成绩所对应的位次来选择院校。
录取分数在一本线40分以上的大学基本是“”、“”和1978年前的重点大学,录取的都是较数的考生,普遍处于考生总人数的前10%以内,位于高考成绩金字塔的上端。段考生总人数少,同分人数也少;相对应的高校数量也较少,高校录取线重叠的情况也相对较少。适用位次来选择院校。
一句话:位次法特别适用于重点院校。
2、中分段(高于一本线20~40分):中等分数段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利用线差和位次相结合的方法来定位院校。
到中分段,位次法的参考价值就降低了。对于一本线上20-40分以内的院校,大多都是近几年才进入一批本科招生的普通院校,这些学校实力相差不大,招生人数又多,考生成绩高度密集,相对应的院校也数量庞大,因此在定位时可把位次法和分差法结合起来考虑。简单地说,就是一大群成绩相近的考生,对应着一大批层次相同的院校,因而考生的填报行为很难准确推测——的冷热门程度与往年比可能会发生变化,今年考生的兴趣和意向也可能去往年不同,考生往哪些学校、上集中填报,哪些学校、的录取线就会上涨。一些学校录取位次动辄波动几千名的情况也不少见。
但是这并非位次法的问题,对于中分段的志愿填报,方法都难以做到准确推测。
所以,中等分数段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利用线差和位次相结合的方法来定位院校。
3、低分段(高于一本线20分以下):该分数段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主要利用线差法来选择院校。
对于成绩处于批次线附近的考生而言,线差法是较具参考价值的。
分数线是按招生计划数的120%划定,因此每年分数线也基本上是等效的,这一点是线差法合理性的基础。
而一本线(高一本线20分以下)到二本线附近的考生,由于已经接近高考成绩金字塔的中部,人数比较庞大,可变因素也更多,因此录取分数差更便于参考,可使用分差法。
总之,不同分数段适用不同的方法,参考数据要看三年的,即要看较低分(较低位次)更要看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