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学习总是离不开时间线,但也正是因为时间线的问题,很多同学都觉得历史的难,因为历史可以说是涉及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是的繁琐复杂,对于同学们来说想要梳理出一个清楚的框架也是比较费劲的。但是我们作为学生,应该知道在考试的时候有重点难点,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考试的特点来列出一个大概的历史考纲。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具体内容。
高考历史考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较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 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古代世界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 手工业的发展
(3) 商业的发展
(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 宋明理学
(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 科技成就
(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 文学成就
(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雅典民主政治(2) 罗马法
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
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 启蒙运动
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 新航路的开辟
(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 工业革命
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 《共产党宣言》(2) 巴黎公社
5. 近代科学技术
(1) 经典力学(2) 进化论
(3)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 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 辛亥革命
(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 新民主主义革命
(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 思想解放的潮流
(1) 维新思想(2) 新文化运动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部分 现代现代世界
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 俄国十月革命
(2) 战时革命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 "斯大林模式"
(4)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 罗斯福政策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 罗斯福政策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 现代科学技术
(1) 相对论和量子论
(2) 现代信息技术
6.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 文学的主要成就
(2)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 "文化大革命"
(4)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特社建设道路
(1)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 大众传媒的发展
5. 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 毛泽东思想
(3) 邓小平理论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考内容
选考一历的重大改革回眸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
6.戊戌变法
选考二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3)“非战公约“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2)中东战争(3)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2)柏拉图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
5.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
(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
考纲解读
(一)依据的变化
2018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制定,2019 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制定
[解读]
此变化以中国学生发展素养为依据。中国学生发展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收藏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发展的人为,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认同、社会责任、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从高考角度来看,与之较为密切的就是文化基础。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正与考纲中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相对应。历史是一-门人文色彩浓郁的学科,除了历史知识外,尤其体现人文领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在历史学科五大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中充分体现。
(二)考查目标的变化
在2018年考纲基础之上,增加”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发展”。
[解读]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在注重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的前提下,较新增添”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发展”的新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在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密切联系社会热点,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发散学生思维,给予学生发表自身观点的权利,让学生敢于张开嘴,迈开腿,不再单纯只是知识的吸收者,而变为探究知识的主导者,将人文主义嵌进课堂,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更加聚焦整体发展,追求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三、备考建议
1.紧密围绕历史学科素养,注重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认真领会新考纲中“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关注普通高等院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求,注重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
3.以教材为载体,强化历史思维的培养。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教材为载体,借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多视角思考相关问题。例如当我们依据教材对新文化运动大加赞扬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一些学者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历史学习需要我们大胆质疑历史结论,有质疑,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4.用多元史观指导复习。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事实上,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注重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与学科方法,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备考效率。
5.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知识;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納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
6.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意志,被人民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如民生问题;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如"一带一路”;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如”英国脱欧”;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理论的新提法和新理论等等。
例题展示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例1、(2011海南卷)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C)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的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解读图文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试题提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经济援助状况示意图,求考生利用地图材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
例2.(2018年II卷,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C)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本题选择正确答案C的考生只有21%,选择错误选项A、B、D的分别为32%、29%、18%。显然,大多数考生对试题的阅读理解方面出了问题。
解析: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革命未成功原因:“我党组织之法不善”,俄国革命6年就成功了,就因为“组织之法”好,即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孙中山强调的是学习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方法。故C选项正确。孙中山并非信仰社会主义,其目标还是要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故A和B错误。D选项并非政党组织方法,在材料中也无从体现。
此题考查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孙中山吸取了此前革命失败的教训,借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意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需要建立一个像布尔什维克一样团结而有力量的政党。因此改组了国民党,并制订出“军政、训政、宪政”三步走的计划,想通过国民党一党专政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然后逐渐进行民主改革,较终达到资产阶级宪政目标。
(二)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例3.16年新课标Ⅲ·45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较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7分)
【说明】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解读和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试题提供了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历史事实,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历史事实,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主要内容,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参考答案】
(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冲刺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8分)
(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7分)
以上就是伊顿教育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具体的关于陕西高中历史辅导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同学,也希望大家都能够有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