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倒幕运动成功是其中之一吗?一场改革尤其是大规模的改革能够成功肯定是方方面面的原因,不仅仅是说是一两个原因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都综合在了一起所以才能够成功的。很多史学家在评价明治维新运动的时候都喜欢跟清朝的戊戌变法比较,因为历史背景相似,改革内容大致相同,但是结果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人说明治维新运动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倒幕运动的成功。那么真的是这样的吗?以下就是伊顿教育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具体原因:
倒幕运动的成功,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前提。而戊戌变法恰恰缺少了这个前提条件,维新派没有军政实权,也没有人民的支持,只有改革派几个人与朝不保夕的光绪皇帝。连权力都握不到手里,怎么改革?等待慈禧革自己的命吗?改革派没有军政大权,一切都是免谈。其它的原因根本不重要,如果清朝的皇权派要有日本人开放性的吸收外来文化的传统,我想改革也不至于夭折的这么早。
对于清朝的戊戌变法为何失败,此处就不再分析。我们来看看日本明治维新是怎么成功的,而后你自然会清楚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倒幕运动——日本走上强国之路的前奏
明治维新前的几百年来,日本天皇只是名义上的元首(类似光绪皇帝),实权掌握在木府将军手里(类似慈禧)。自1603年以来,日本幕府一直由德川家康家族世代相传。将军下面有200多个藩国,由大名统治,大名下面有武士。这些一起构成了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
随着日本社会内部阶级关系的变化,出现的资产阶级化的新地主不满幕府的封建统治。而此时日本又面临民族危机,美国强迫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还有英、法、荷、俄等国接踵而来。1867年,改革派首领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召集会议研究推翻德川家族的统治。此时的睦仁天皇年仅15岁,但他很有雄心壮志。面对西方的侵略,决心发愤图强,一场倒幕运动即将展开。
1868年1月,他们发动了宫廷政变,解除幕府武装,同时废除幕府,恢复天皇实权。德川庆喜集结军队准备反扑,1月底,以萨摩、长洲两藩为主的5000人军队,在京都附近迎击幕府军,由于倒幕派的“减免租税”口号,争取到广大农民和商人,幕府军大败而逃,随后自行瓦解。10月23日,天皇睦仁定年号为“明治”,改江户为东京。明治天皇按照改革派愿望,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1868年3月,明治天皇宣布政策府施政纲领,规定万事决于公论;政府和民众共同过问国事;众人各司其职履行职责;破处封建旧制;求知识于世界。近代化改革展开。
1868年4月,明治政府颁布了制度法令,效仿欧美三权分立的制度。加强了天皇的中央集权,倒幕派领导成为明治政府官僚。
1872年,明治政府宣布废除等级身份制,实行“四民平等”。同年11月,明治政府发布征兵令,向人民征兵。1873年,设立陆军大学并颁布地税改革条例。1874年,明治政府又设立了内务省直辖的警察系统。
为迅速改变日本的落后面貌,明治政府决定学习西方并引进技术。1871年,派遣以岩仓具视为首的48人赴欧美考察,历时1年10个月,先后走访了12个。1874年,日本提出近代工业改革措施,使日本垄断资本急剧形成。
为巩固明治政权和加强资本主义改革,明治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律令和法典。先是改律令,引进欧洲刑事法,又聘法国人编制民法草案,由德国人编制商法草案。1889年,以天皇名义颁布了《打日本帝国宪法》,标志着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明治政府在外交方面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修改19世纪50年代后半期列强逼迫幕府政权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上。70年代,征服先后收回租借地及铁路修筑权、采矿权、驻军权等。90年代末,日本成功地修改了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与欧美各国基本上平等的地位。
明治政权的资产阶级改革经过了20多年,使日本“脱亚入欧”,成为亚洲的一个资本主义强国。它是日本历的一个转折点,也是避免沦为欧美殖民地的转折点,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发展道路的。
我觉得日本明治维新与清朝的戊戌变法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比性,戊戌变法可以说是还没开始就已失败,原因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