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是什么?在学生们的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号,并且号的安排是根据学生所在的地区以及学生的类别等等制定的,像每个人独有的身份证号一样,号对于学生也是无二的,那么号应该怎样查询呢?关于号的介绍以及查询的方法,学生们详细的了解一下,掌握自己的号的具体情况。那么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2015年1月21日,教育部通过中小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中小学生发放了正式号,目前,各地正在抓紧落实。该系统于2014年1月10日联网试运行。教育部在完成首次信息采集后,为确保以学生身份基本信息为的数据准确,利用公安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及人口基础信息库对学生数据进行核查对比,对准确无误的核发的正式号。学生正式号的发放,标志着中小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入新的应用阶段,将在中小学招生入学、注册、档案管理、异动、升级、毕业、成长记录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号长度:16位。
号字符:开头1位字母和0至9的数字。
号发布时间:2000年,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文件:关于印发建立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IC卡管理系统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号:京教基[2000]062号。
号编码规则
编辑号的确定: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省市位(2位)+区县(2位)+学校类别(1位)+学校(3位)+学生类别(1位)+届别(2位)+班(2位)+学生号(2位) +校验位(1位)。
教委定义省市位和校验位。
*省市位(2位):北京市为:01*区县编号(2位): 注:由于北京撤县改区,区县代码随之改变
*学校类别(1位):0=小学; 1=初中; 2=小学、初中并存学校(九年一贯制); 3=小学、初中、高中并存学校; 4=完中; 5=普高; 6=职高; 7=职普高并存学校。
*学校(3位):编码由各区县编制定义。注:这三位是学校编码的较后三位,即学校自编代码。*学生类别(1位):0=小学生,1=初中生,2=普高学生,3=职高学生,4=小学生(借读生),5=初中生(借读生),6=高中生(借读生),7=小学生(按北京市对待借读生),8=初中生(按北京市对待借读生),9=高中生(按北京市对待借读生)。
*届别(2位):按入学年度后两位加学年制年度计算,为学生应毕业年度的后两位。
*班(2位)、学号(2位): 编码由各学校编制。每个阶段毕业后,都会在新学校重新办理
#p#副标题#e#
具体信息查询步骤如下:
1、登陆学信网主页
2、找到网站右边的“学信档案”点击“注册”:进行实名注册。
3、注册完成后,进行登录。登录成功后进入学信网界面,点击学信档案。
4、点击信息
5、学生本人即可查看信息,包括姓名、院校名称、名称、状态(已注册的学生状态显示为注册)。
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
省市位(2位)+区县(2位)+学校类别(1位)+学校(3位)+学生类别(1位)+届别(2位)+班(2位)+学生号(2位)+校验位(1位)。
教委定义省市位和校验位。
(1)省市位(2位):北京市为:01
(2)区县编号(2位): 注:由于北京撤县改区,区县代码随之改变
(3)学校类别(1位):0=小学; 1=初中; 2=小学、初中并存学校(九年一贯制); 3=小学、初中、高中并存学校; 4=完中; 5=普高; 6=职高; 7=职普高并存学校。
(4)学校(3位):编码由各区县编制定义。注:这三位是学校编码的较后三位,即学校自编代码。
*学生类别(1位):0=小学生,1=初中生,2=普高学生,3=职高学生,4=小学生(借读生),5=初中生(借读生),6=高中生(借读生),7=小学生(按北京市对待借读生),8=初中生(按北京市对待借读生),9=高中生(按北京市对待借读生)。
(5)届别(2位):按入学年度后两位加学年制年度计算,为学生应毕业年度的后两位。
(6)班(2位)、学号(2位): 编码由各学校编制。
每个阶段毕业后,都会在新学校重新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