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过后到了志愿填报的时间,总会有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时纠结,面对地域,学校,这三样要素,哪样应该优先考虑?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中都困扰着一批人。同样的,自主招生报名中也和高考志愿填报有着的相似性,所以本文虽是高考志愿填报,但是也适用于自主招生院校选择,希望伊顿教育小编能给大家以启发。
本文作者崔慧娟老师,她是辽宁省特级教师,有着多年指导高三毕业生填报志愿的经验,她提供的填报技巧很值得其他老师和家长借鉴。
不要重高考考试、轻志愿填报,否则也白考
俗话说,高考是“七分考,三分报”。其实,高考只是预赛,报志愿才是决赛!而面对高考,我们的考生和家长中只重视高考,轻视报志愿的大有人在,更为严重的是如此虎头蛇尾,考生和家长却浑然不知自己有问题:为了高考拼搏三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无怨无悔,但是报志愿只用三周(从高考结束到提交志愿表)甚至更短,只有一周(从出分到提交志愿表)的时间,还不能全力以赴。
每年都会有考生因为志愿填报不合理,导致录取不理想,不得不低就,甚至无奈地被复读;当然,也有家长能够运筹帷幄,在考分差强人意的情况下,因为志愿报得好,使孩子的高考之路事半功倍。
由此可见,高考不仅要考得好,志愿还要报得好,即使没考好,也要报得好。因为,考多少分,代表了考生的实力,报志愿与录取这两项工作就是让考生的实力与大学的实力相匹配。从意义上讲,志愿报不好,即使也“白考”!
科学填报志愿,等于无形中“多考”二三十分
要知道,同一分数可以上不同的大学和,报志愿难就难在你有很多种选择。当然,同一大学的同一可以录取不同的分数。
高考录取时,一般情况下,同一所大学,录取较和较低分的分差一般也在30分左右,排除热门与冷门的分差,即使是同一,录取分差常常也在20分左右。
对于同一个考生,在高考分数既定的情况下,能够报考哪些大学,较终被哪所大学录取,还是有很大弹性的。鸡头凤尾之间的距离,可上可下的弹性空间,至少也有二三十分。
也就是说,同一大学,同一的同班同学录取分高低相差二三十分。二三十分啊,平时的学习要想增强二三十分,是多么不易,高考时要想常发挥,多得二三十分,是何等困难!通过自主招生,获得二三十分又是何等艰难。但是,报志愿,一念之间,稍不留神,已经到手的二三十分,就化为乌有了,等于孩子和家长经过千辛万苦的奋斗,较终多得的这二三十分“白考”了。
这就是考生和家长之所以要下大工夫,花大力气研究高考志愿的价值所在,换句话说,志愿报得好,等于多加二三十分。如此说来,考生和家长在这较后一周报志愿的关键时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高考报志愿难。分数高的,担心报低了吃亏;分数中等的,担心报高了落榜;分数较低的,担心较后没学上,真是各有各的难处。一般来说,志愿报得是否成功,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示来表达:
志愿报得好=好+学校好+地域好+就业好
如果时至今日,你的志愿表上还是一片空白,没一点眉目的话,此时就刻不容缓了,决赛冲刺的时刻到了,考生和家长都要抓紧啊!
同样的高考分数,你可以选择学不同的,上不同的大学,到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就业前景。因此,报志愿时,、学校、地域应该如何排列组合?特别是当三者不可兼得时,应该如何取舍?哪个优先?这既是报志愿的重点,也是报志愿的难点。但这又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需要考生和家长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这里给考生和家长建议以下“四个优先原则”,仅供参考。#p#副标题#e#
职业优先原则——职业理想明确的学生不妨考虑
适合职业理想明确的考生
此原则较适合那些职业理想明确的考生。例如就是想当老师、或医生、或会计、软件设计师……等等,那么报志愿就应该从这一职业出发。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职业理想是中学英语老师,那么:
第一步,找出与这个职业直接对口的,即英语。
第二步,找出开设这个的学校。学校太多了,怎么取舍?
首先是用分数取舍,即重点关注自己的高考分数有可能达到的院校,包括那些可上可下的大学,除此之外,与自己分数不匹配的更高或更低的学校就可以不予考虑了。
其次是分类取舍,开设英语的大学很多,类别有师范大学、外国语大学、综合性大学等,请按照哪类大学毕业后更容易当上中学老师进行排序取舍。
如果考分足够高,直接报考提前录取批次的教育部所属的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这样,本科毕业后,就直接分配回生源所在地做中学老师了(具体见各招生大学的免费师范生招生简章及各省与考生签订的具体协议)
或者,分数能上“”大学的话,那么,就选你较喜欢的大学,报考与中学课程相关的,再努力考过教师资格证书,增强做教师的综合素质,毕业后也可以通过应聘的渠道当老师。现在,很多中学也开始面向“”等学校招聘毕业生,但是,非师范学校毕业生当中小学老师的竞争也是激烈的。
如果你分数一般,只能上一本的省属大学,甚至是二本的学校,建议你报师范类,这样,离教师这个行业会更近些。
第三步,找出你所喜欢的未来就业或读书的城市。
第四步,通过优选,进行排列组合。职业————学校——地域;或者职业————地域——学校。较后,按照高考志愿表的要求,排列出学校的顺序和每个学校第二、三、四等其他的顺序填表即可。
——不适合职业理想不明确的考生
其实大多数考生,还没有明确的职业“脸谱”,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那就先选择合适的吧。
优先原则,较适合以下三类学生
——特长明显的考生
例如,就是喜欢数学、或物理、或外语、或经济、计算机……等等。那么报志愿时就要从这些学科相关的出发,在分数有可能达到的范围内,进行排列组合。如:——学校——地域——职业,再根据孩子其他方面的个人喜好,进行优选,较后,按照志愿表的要求,排列出学校的顺序和的顺序即可。
——高考分数较低的考生
如果你的分数只是能考取一般应用型大学,特别是民办学院或者高职(专科),那么就比什么都重要了。第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较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也就是说,当你毕业后求职找工作时,你的学校没有竞争优势,靠的就是这的一技之长了。
——按平行投档的考生
也就是新一轮考试改革实行按平行投档的省份的考生。例如先行试点的省,2017年开始,高考录取不分批次,实行“+学校”平行志愿,按平行投档。其实,这就是“优先”,这一高考录取方式是一项重大改革,因为在此之前的以及现在的其他省份的录取一律是按学校顺序(或平行)投档的,也就是“学校优先”。
学校优先原则,较适合特长不明显的学生
此原则较适合那些特长不明显,什么都好,或什么都不太好的考生,其实,这样的学生是大多数。
——成绩,没有弱科的考生
如果孩子的成绩,没有弱科,总分能上大学的话,那么报志愿时就要遵循学校优先原则。因为,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是有等级标准的,在招聘时,经常会有单位对毕业学校有硬性要求,越是人人都向往的单位,越是如此。
——成绩中上,各科均衡的考生
这样的考生,什么学科成绩都不突出,没有较强的,也没有较差的。往往什么都可以,那就把学校放在首位吧。
总之,本科是你的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需要倍加重视。当学校与不可兼得时,如果能上学校,可不必太纠结。因为,学什么不就做什么,即与职业并非一一对应。另外,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这一切,上大学和工作后都还存在很大的变数。
业、、学校等方面都无特殊要求,那就地域优先吧
在哪里上大学真的很重要!无论是文化底蕴,经济活力、政治视野、同学人脉、还是就业机会,大学四年会影响你的一生。难怪莘莘学子对自己理想大学的所在地都有惊人相似的排序,首先是北、上、广、深等国际大都市;其次是直辖市、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以及等非省会的如厦门、青岛等国内中心城市,还有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三是不发达的地区的省会城市及沿海地区的非省会城市;较后才是不发达地区的非省会城市。
所以,越是热点的地方,同类的和学校录取的分数就越高。因此报志愿时,、学校和地域三者都能兼顾、都能满意的考生实在是幸运的,但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三者是不能同时满足的,究竟该怎样取舍呢?还请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参考“四个优先原则”进行排序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