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高考改革的元年,上海首先进行了高考改革后的高考考试和志愿填报录取。当然也出了不少乌龙。那么在新高考制度下不分文理科,大学应该怎样怎样录取才比较公平呢?下面大家和伊顿教育小编一起听一听网友们的看法是怎样的。
网友一:
录取的决定权在大学,比如: 对于理工科院校,它可能就只考虑选择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考生,而文科的,它可能考虑选择政治历史和地理的考生。所以,选择不同3+3的科目,你可能就限定了一些学校或
较近,教育部双大学名单出台后,高考录取分数线较显著的变化是具有特色的学校分数线会上升。在之前的观念中,填志愿是一个选学校的过程,总体即为:能上不上,能上不上普通一本……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大学学到的是知识,而这个学校的如何才是决定分数线的关键,而双的政策中的学科建设正是后一观念的体现。
对于考生来说,以前的志愿填报是选学校,以后就有可能演变成为选,根据各校的水平填报。
网友二:
3+3模式是考生可以任选三门成绩计入高考成绩,但是你们都忽略了高校要认定的科目了,如果考生都是按照自己较好成绩的三科计入高考成绩,这种排名是不公平的,所以只能按照选择科目一样的考生成绩排名次。而高校可以根据情况指定三门做为有效成绩,只有选择符合的考生才能排队,这样考生就只能按照自己想报考的要求去选科目了,所以物理不会没人选的,想上好学校好的还是要学好物理才行。
网友三:
没什么不对的不公平的,我觉得挺好,都是从高考过来的,高中学的东西不说别的,数学我都忘得差不多了,也就三四年而已,身边的朋友有几个不是这样的?教育就是应该培养人的,而不是人才,
改革后物理课选得学生少了就开始大喷特喷,危言耸听,说得好像快要亡国一样,我就觉得不错,三分之一自愿学物理比一半的人被逼学物理强太多了,至于考试分数公平计算什么方面那更是杞人忧天。觉得文科简单,理科难拿分数的纯粹在臆想,也不看看以前文综上250的有多少,理综上250的有多少,以后全选自己喜欢的学科,学生才有兴趣学,总比逼着学了好几年,然后再过好几年忘干净了强得多。
网友四:
其实我觉得挺好的。发挥个人所长,适合什么,对什么有兴趣就学什么。为什么要拘泥于物理?扪心自问,即使高中学了物理,到大学有多少人是物理?留给学得会,有兴趣的人去学,学生就不会有那么大压力,老师也更好教。而且,举个例子,某人喜欢理科,但是物理就是学不会,他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啊。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