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形容好的家庭背景都会提及一个词:书香门第。那么,何为真正的书香门第?来看金庸的成长如何诠释“书香门第”的真正含义!希望此文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教育资讯与学习资料的领取取,敬请关注伊顿教育陕西网站!
民国时期,有个小男孩就读于海宁的一个乡镇中心小学,因为战火纷飞小男孩刚读完小学就被迫一再更换学校,较后不得不四处流亡。
可这个孩子不依不饶,背着衣服、干粮和书籍又来到重庆求学。
据说,他家里有三间书房,可谓真正的书香门第。
在他八岁的时候,就已经看完了《荒江女侠》、《封神演义》、《儿女英雄传》、《明史》、《水浒》……
不止是古典书籍,他家里还到处是父亲送给他的礼物,有狄更斯的《圣诞颂歌》、雨果的《悲惨世界》还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这样的旅行记。
后来这个小男孩上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又因为出色的成绩被派往香港,担任《大公报》的译电员。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名扬海内外的金庸先生。
金庸的长辈们,不论是祖父还是父母,留给他的都不是一个显赫的求学履历,他们馈赠给小金庸的,是从小耳濡目染的酷爱读书的好习惯。
泡在自家三间书房里的金庸也从此开启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门,成了中国文学的一代名家。
金庸的成长不正好诠释了“书香门第”的真正含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