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大学生在高中甚至初中的时候,都会幻想自己进入大学时候的样子,对大学应该都是充满了热情与期待。伊顿教育小编觉得,每一个进入大学的学子,请继续保持你的热情,保持你的追求,因为上大学与混大学真的不一样!那么,你的大学预备怎么样度过呢?如何一直保持着梦想的新鲜感,又不浪费大学四年时光?以下是一位学长的回答:
1.提前认识学长学姐
为什么这会是我选择的第一条?大学校园生活主要由三部分人构成:同学、老师、阿叔帮(阿姨&叔叔),接触较多的有一起上课的同学、任课老师、宿管阿姨、小卖铺的叔叔。
而在你高考成绩出来后,能够较便捷的得到你所了解的填报学校的信息唯有在校的学长、学姐,给你温馨的提示、耐心的讲解、衷心的祝愿。
你可以通过百度贴吧,在学校的贴吧里发帖咨询。贴吧里总会有真正热心的人看你的帖子,默默留下答案。记得三年前我正是通过贴吧认识了一位大三的学长,他和我又是老乡。在他那里我知道自己有机会录进所报的,学校的一些校园文化、宿舍环境、学习氛围、男女生比例。
在入学后,发现他是我的直系学长,又给我一些大一所需要的参考书。除此之外,我们的任课老师都严不严、凶不凶,周边有什么好吃的,什么社团、学生会比较有意思,他都会告诉我。
2.可以去周边高校选择旁听
或许你曾经的梦想就是考进xxx大学,然而录进了同城的另一所学校。不要去排斥你理想的大学,不必悔恨自己高三怎么就不认真学习,哪次周末约上同学一起去所在城市的学校去看看,去看看那仅属于几个小时的校园。
看看其他学校的教学楼、树木、小湖、图书馆,有机会约考进这所学校的同学一起蹭蹭课,听听来自其他老师的声音。每位同学都有自己所向往的大学,但命运又何尝顾及人生。走进其他的大学,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也选择圆梦。
3.静静在图书馆待三小时
记得大一一宿舍人都会抢着去自习室学习,都会发誓大学要好好学,珍惜青春。大一也会去图书馆凑热闹,发现去晚了也没有什么一起的连坐都是零零散散的。
直到现在才总结出:大一,为凑个热闹占座位。大二,陪男、女朋友读书占座位。大三,当伪学霸应对考试占座位。大四,为了自己/考研等占座位。
谁都有疯的时候,我的大一、大二都在疯,都是挥霍着青春。直到大三我才把口袋的身份证换成图书证,常在金光即将散去的路上走进较神秘的空间。之所以神秘是因为你会发现一些同学除了吃饭、睡觉他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
而我一般就是静静的待三小时,关闭移动数据,手在不停的活动、思维跟着笔尖在走。学一会就是一会,累了就去休息。没需要耗着,把位置留给需要它的人。抛开互联网的三个小时是容易的,只要你钻进去就会忽略时钟的摆动,三个小时也并不是很长。
4.选修课也认真
通常在大一、大二时期共需要选四门选修课。为什么要在课余还要上选修课?就我而言,数学属于自然科学类,我就要修艺术鉴赏、职业生涯规划、综合技能、人文社会科学类。每次上一节课需要两小时,这两年下来总计6天的时间在学习选修课。
记得人文社会科学类我选择的是茶文化。任课老师每节课都点名,每次还随机提问。就在两天前国考的模拟题中就遇到茶文化的题考,考的内容是关于茶的历史、冲泡步骤,因为听了选修课有一些印象,答案是选对了。尽管茶文化老师所讲的你可能不感兴趣,但是听听总会受益。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任课老师喜欢课堂完成作业,也就省去了点名的时间。生涯规划是在大二选修的,比起大一时自身也会稳重些,考虑的会更加,会为自己真正的规划一下人生。重点强调:生涯规划并不是为了完成A4纸的作业,而是提前规划使自己不再迷茫。
作为上一届的获奖学长,我荣幸的参加了动员学弟学妹新一届的生涯规划大赛活动。参加生涯规划大赛获得的名次并不是很重要,重在于你规划的这个历程。你会认识更多敬业的老师、互帮互助的同学,逐步明确目标或是彻底重新定位。规划意在明确自己的目标,告别以往的碌碌无为。当你身边都是获得各种奖学金的学生,自身更会迸发出拼搏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