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位大一女生的家长发帖抱怨女儿因为生活费的问题喝自己起了冲突,接下来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大学生生活费一个月给多少合适?大学生生活费都花在什么地方了?据调查显示,网购已成为大学生生活费开支的重要渠道。而在缺钱时,网贷也成了大学生缓解燃眉之急的“救灾粮”,随之而来的是填不满的网贷窟窿。
其实,抛开所在地域和在校时间看生活费数额,并没有多大的参考性。一二线城市物价高、消费大已经是共识,而且各大学府食堂、水费、电费的定价也存在较大差异。而拿几年前的消费水平来评判现在的大学生购物习惯显然有失公允。
大学生正处于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对于人际交往、个人形象以及内在的提升都有必然的需求。在这几个方面加大投入是无可厚非的。分期支付本无可指摘,但是当消费欲望出偿付能力时,由此带来的风险却令人忧心。轻则影响个人信用,重则导致非法网贷机构趁虚直入,酿成严重后果。
笔者认为,大学生需要树立起理性消费的意识,无论是线上消费还是线下消费,均要在个人及家庭的承受能力之内进行。
很多大学生目前还是“伸手党”,并没有实现经济独立,更应该做到量入为出,理性网购。每年11月,电商拼“节日”。很多大学生选在这个时间疯狂购物,大量囤积。但狂欢背后,又有多少是真正的需求呢?笔者曾注意到,某论坛有大学生抱怨,去年囤的洗发水都快过期了还没用完,今年没忍住“剁手”又囤积了一堆。这样的冲动型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多有体现。
此外,同步消费也让很多大学生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而不得不走上大额网络借贷的道路。更是触目惊心。前几天《法制日报》报道,186名大学生深陷320万校园贷。购买手机、电脑等相对较为昂贵的消费品,是这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借贷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提前消费、分期付款是大学生满足消费欲望的一种手段,但是如果为了买一套心仪的化妆品、一部电脑而背上债务导致很长时间需要节衣缩食,那就太辛苦了。
量入为出、理性消费,远离非法网贷平台,别让青春在虚荣中褪色,大学生们,这话听得进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