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考试高考成绩出色,但仍选择复读,究其原因,还是舍弃不掉学校梦,不少学生更是把“非C9不可”当做报考的选择标准。那么,、取消之后,新一轮的双大学你知道多少?什么是双大学?双只后校优势学科竞争将更趋“激烈”?对2018届考生有何影响?随伊顿教育小编来看!
什么是双?
“双”指的是世界大学和学科建设。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大学和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大学和学科。
《总体方案》从建设、改革两方面共安排了10项重点任务。5项建设任务包括: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5项改革任务包括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冲刺、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双”建设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学科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大学和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第一批大学和学科名单拟于今年8月底左右正式公布。#p#副标题#e#
未来还有哪些高校较有可能入选?
从双大学的评选机制来看, ”“”高校仍是较有机会,普通高校也有望翻盘。
《统筹推进世界大学和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双”大学及学科的遴选条件作了明确规定:
大学建设高校应是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高校,须拥有数量国内持平、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
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能进入“大学”名单的高校,“”、“”依然是较有机会的,一方面它们“经过了长期重点建设”,另一方面,这些学校因为有的支持,在学科建设上自然比其他高校走得更前,目前“拥有数量国内持平、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的高校还是集中在“”、特别是“”高校。
不过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双”以学科为资助主体,这也意味着在双的游戏规则下,一些高校完全有可能凭借一两个优势学科迅速崛起,而一些原来的“”、“”高校也可能被排除在“双”之外。#p#副标题#e#
“双”之后对2018/2019届考生高考报考影响?
新一轮的洗牌,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较大的难点在于志愿填报,没有“硬性指标”做支撑,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可能无从下手,仓促做出选择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考生对上大学的准备不足,对大学、大学设置的、职业的认识不足,对大学和职业的联系认识不足。
第一点,职业规划需提前,了解大学及要趁早
高考改革在即,高中学子们在高一或高二时就得面对课程的选择,而课程的选择将会影响大学的选择,进而影响大学毕业后的职业。基于这种现实情况,家长和高中学子们需要尽早加强对大学、和职业的认识,才能避免在志愿填报时的仓促,较后做出适合自己的较优选择。
第二点,考生选择将日趋理性,“只重出身”的现象将得到改善
对大多数学校而言,失去了“”、“”标签,但多年积累的底蕴、资源依然会帮助学生。学校具备优异的软硬件条件,师资队伍、科研条件、就业前景等因素都依然会吸引着大批学生报考。
“C9”高校,依然是众人趋之若鹜的国内学校。取消头衔,将有助于学校将有限的财力集中于发展优势学科,达到“世界大学”的水准。同时更多的考生会把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加入院校的选择中,从而更加理性的面对学校的选择。
第三点,学校优势学科竞争将更趋“激烈”
从长远来看,学校将会进行转型,更加突出“特色型”,会适当调整或整合一些弱势学科,规模会发生一些变化。
而对考生来说,出于对掉队的忧虑,未来许多决定报考大学的学生,都会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学校,不少学生更是会把“非C9不可”当做报考的选择标准。从长远来看,失去了“”、“”加持的“弱势”学科,将逐步进行转型或合并。考生将更加注重特色与实力,因此学校报考势头将逐渐“减弱”,但学校优势学科竞争将更趋“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