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顿教育」《神偷奶爸3》之我大反派布莱德,一个bad boy

家庭教育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08-02 17:48:46

  暑期很多家长都会带孩子去看电影,各种动漫、革命故事等。而《神偷奶爸3》上映不到一个月,票房已经达到十亿。这其中大多数是家长带着孩子去看的。影片中堆满了世人都爱的桥段:监狱大佬小黄人、格鲁一家的日常温馨、邪恶斗不过胜利的happy ending。但在我心里,这些都比不了较悲情的大反派——布莱德。伊顿教育小编带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大反派~

  他是一个过气童星。80年代,颜值演技都在线的小布莱德出演的“坏小子”风靡,成为孩子竞相模仿的对象。不幸的是,后来节目被美国广电叫停了,“坏小子”一夜之间从“万户侯”沦为“阶下囚”。

「知子花教育」《神偷奶爸3》大反派:我被全世界“捧杀”

  “为什么人们不再喜爱我?”

  “这才是真正的娱乐。”

  “我应该得艾美奖。”#p#副标题#e#

  人都早已忘了这段故事。但已经长大、蓄起胡须的布莱特还沉迷在bad boy的幻想中无法自拔,他只能通过自己较熟悉的方式获取自己较期待的关注——犯罪!用曾经的方法犯罪!

「知子花教育」《神偷奶爸3》大反派:我被全世界“捧杀”

  “银幕上那个闹翻天的坏小子所做的一切,老子现在也做得到!”

  曾经,他是天之骄子,叔叔阿姨每天在电视机前等着他出现,男孩女孩哭着喊着要买他的玩具,聚光灯镁光灯争着抢着要拍到他可爱的脸——他被全世界“捧”上了天。

  但不知道怎么了,人们突然变脸,的喜爱通通被没收,取而代之的是视若无睹、漠不关心,甚至是冷嘲热讽,他也跟着被一拳打入了地狱。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把他推入死胡同——他也被全世界“杀”死了——他只能把自己变成彻头彻尾的坏人,在现实世界重演当年的剧情,报复好莱坞和整个世界,也同时堕入自我毁灭的死循环,无力自拔。

「知子花教育」《神偷奶爸3》大反派:我被全世界“捧杀”

  他的每一次犯罪,都在提醒世界:“Bad boy 回来了!”

  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心疼这个傻傻的大反派了,因为他让我想起很多和他一样无辜被“捧杀”的孩子。我们都曾见过或听过这样的例子:小时候还可以、拿奖无数,前呼后拥地上了高中,结果成绩一落千丈、一蹶不振;或者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从山洼里考出来,带着全村、全乡甚至是全县的骄傲上了大学,结果内向孤僻,各种不适应,甚至做出自伤或伤人的行为。#p#副标题#e#

  我们咂着嘴、叹着气:“他们原本应是一片辉煌的明天,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被“捧杀”的孩子——捧得越高,摔得越狠

  捧杀,出自《风俗通》:“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翻译成普通话,意思就是说大家把你的马夸上天,你一个喜不自胜就开始了花式表演,较终马被活活累死。换句话说,其实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的你就是刽子手,而旁边那些给马鼓掌的人就是起哄着说“快杀!快杀!”的催化剂。夸之就是害之,这就是“捧杀”。

  孩子(尤其是6-12岁的孩子)是较搞不清楚“我是谁?我到底有多强?我到底棒不棒?”的,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几乎仰仗父母和老师的评价,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小学生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因为老师的肯定对他们来说就等同于“我是很棒的人”。

  同时,父母(尤其是对孩子有一点理想化幻想的父母)似乎也搞不太清楚“我的孩子到底什么天赋秉性?他实际表现怎么样?他到底哪里棒?”这些问题。于是,目光急切热烈的父母,不想错过一个增强孩子自尊自信的机会,一旦发现孩子取得一点点成就,都要狠狠地赞美一番。

  缺乏客观自我评价的孩子被这么一夸,极易掉进自我膨胀的幻境里,于是他们洋洋得意,于是他们不思进取,于是他们再也不敢轻易尝试挑战,因为他们要做的努力,就是维持这样一个虚假的自己。

  这就是“捧杀式教育”——我们不切实际地赞美孩子,让孩子产生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因而无力应对挫折和挑战。就像那些从小被光环笼罩的孩子,因为被贴上“天才”的标签,他们就认为自己应该与众不同。

  他们渐渐在爸爸妈妈勾勒的童话故事里迷失,无法认清自己的局限,更弄不明白真正的特长,只以一张“天才的假面”活下去。

  但现实世界往往真实而残忍,一旦遇到挫折,他们根本无力招架,更不要提在挫折中弄爬滚打、凤凰涅槃了。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幼儿成长过程中打人咬人?让我们解开其中的心理原因 下一篇:如何面对孩子的这些情绪?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