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小学真的是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环境好的学校,2018年西安小学考又要改革,变成摇号入学。很多家长都很迷茫。西安小学考改革到底好不好?对比这两个亚洲小学你就知道!
美国小学
美国的公立初中和小学是衔接配套的,在多数城市,只要学区不是太差,美庭一般都会选择让子女就近上免费公立学校。
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学区内的小学生一般都能顺利升入初中。除了一些特殊的“明星中学”或门槛特别高的学校,美国多数学区内初中的教学水平差异并不太大。
而这平淡无奇的顺次程序背后,却反映着美国的教育哲学。
就学生们参加的加州标准测试而言,其结果对学生小学几乎没有影响,而是影响学校优劣的评估。这样,增强学生综合水平以及学业成绩的压力就从学生身上转移到了学校。
每所小学都有对接的初中,每所初中也有对接的高中。各小区对应什么小学、初中和高中,包括师生基本情况,学生总体成绩水平等信息的学校报告都是公开的,真要“择校”可以参考这些数据信息。#p#副标题#e#
英国小学
免费的公立初中是绝大多数英长的选,兼顾就近入学和考试选拔的原则。如果想进入“重点”公立初中,孩子们小学免不了一番激烈竞争。自主招生的私立学校则是免费教育的补充,但学费不菲。
英国公立初中分两种:普通公立学校和“文法学校”。前者是免费初中教育的基础,完全依照就近入学原则,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文法学校”则相当于“重点中学”,小学升初中的激烈竞争也就存在于此。
文法学校的数量当然比普通公立初中少得多,要想进入这类教育质量更高且同样免费的初中,就需要填报志愿,参加所在区的统一考试。较后,由文法学校按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排名,择优录取。
英国小学毕业生多为11岁的孩子,升入七年级即初中的文法学校考试因此被称为“11+”考试。这种考试以难度大而闻名,考试科目一般包括数学、英语、文字推理和图形逻辑等。
虽然“11+”考试难度大,但文法学校高质量、免收费的“诱惑”也大,因此许多针对“11+”的考前培训班应运而生,且要价昂贵。除了给孩子报培训班,为选择教育质量更好的地区而“举家搬迁”也是常有的事。在肯特郡,就有许多伦敦家庭是因为看上了这里的好学校“慕名而来”。
当然,“不差钱”的家庭可以避开竞争激烈的文法学校,选择教育质量更有保障的私立学校。而代价自然是高到让老百姓咋舌的学费,一般都要每年三万英镑以上。统计显示,全英也只有约7%的儿童就读私立中学。#p#副标题#e#
日本小学
在日本,小学升初中不硬性划片,但竞争十分激烈,被称为“家长的考试”。自从经济高速增长期以来,日语就有“教育妈妈”这一词汇,指那些热心孩子教育的家庭主妇,后来又衍生出“教育爸爸”一词。为升入理想学校,日本小学生从4年级、较晚不迟于5年级开始补习,在补习班学习学校没有教授过的内容。由于竞争激烈,近年甚至出现了针对1至3年级小学生的小学补习班。
这种补习花销庞大,甚至过中考补习班。如果报名日能研、四谷大冢或SAPIX等补习班,一个孩子3年总共开销约230万日元(约13.64万人民币)。
日本家长和孩子苦苦奋斗,只为进入选拔制学校。日本中学分国立、公立还有私立三种。大部分公立中学实行“学区制”,即根据学生家庭住址来划片直升,不考试。
私立、国立和部分公立中学则是选拔制学校,通过“学测”和“体测(运动能力测试)”等选拔学生。这种学校原则上不受学区限制、但不建议居住较远的孩子报考,还设定“通学时间上限”。学校一般要求,学生从父母或监护人住处上学,防止孩子因择校而离开父母寄居别处,影响“亲子教育”。
实行选拔制的学校更受青睐,因为公立学校师资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更重要的是,这些学校基本是初高中一贯制,即初中直升本校高中,并且与相关大学之间有稳定联系。
日本小学竞争激烈,其症结在于僧多粥少。日本文部科学省数据显示,2013年日本共有10628所初中,其中公立中学居多,只有73所国立学校和771所私立学校。尽管存在种种问题,日本社会普遍仍不赞成小学“禁试”。主要原因在于,私立中学仍然不会受此约束。
#p#副标题#e#
新加坡小学
新加坡中学与中国不同,对应不同层次的发展方向,民间因此有小学升初中会考(小六会考)“一考定终身”之说。
新加坡中学毕业生流向(“源流”)不同,发展方向明确。大部分小学毕业生凭借小六会考的成绩填报志愿,然后由教育部结合成绩和志愿分配。原则上根据成绩高低排序,依照第一、第二、第三志愿依次排列入学。
如果填报志愿都未录取,则由教育部根据距离家庭住址远近安排指定的学校就读。升入初中后,学生再根据其成绩和所选课程细分为不同的源流,包括快班课程。四年后,他们统一参加O水准考试,一般升入两年制或三年制的初级学院,就是大学预科。
未能升入初级学院的学生属于普通源流,但又分为通往大学偏学术课程或偏技术课程两种方向。偏重学术的学生继续朝着初级学院方向努力,再读一年中学(五年级)。
偏重技术的学生则读一年技术教育基础课程,进入大专或中专学习。中专毕业学生仍可升入大专,大专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考试升入综合性的大学,但人数比较少。有这种事例出现时,当地报章曾予以报道,以激励年轻人的意志。
新加坡也有一些自主招生的精英学校,列入小学“直接收生计划”。这些学校往往是六年的“直通车”课程,没有中考直接升入高中。在小六会考之前,这些学校已经通过笔试和面试招收拔尖的学生,包括特长生。
不过,即便是通过“直接收生计划”被录取的学生,也需要参加小六会考,成绩达到的分数线才可入学。这意味着有特殊专长的少数学生分数可以低一点,但当地一所学校的经验丰富教师说,也不可能低得太离谱,换句话说,小六会考成绩是“硬道理”。
小六会考一般考四门,分别是英语,作为母语的汉语、马来语或淡米尔语任选一门,再加上数学和科学。也正因为小六会考的重要,而当地小学一般只有半天正式的课程,补习就成了家常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