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高考改革,孩子该怎么复习以适应新高考呢?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07-12 10:30:27

  面对新高考改革,高中的孩子们压力较大,新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该如何提前做好准备,适应政策策呢?小编帮大家汇总了各类疑问及放心解答,可供参考。
 

面对新高考改革,孩子该怎么复习以适应新高考呢?
 


  一问:语数外很强势,物理化学等科目“失宠啦”?

  政策要求: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疑问:从和上海出台的试点方案看,学业考试成绩在高考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这是否会导致像物理化学等这样一些科目的弱化,并进而导致人才素质结构发生变化?

  钟秉林(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在高考中的比例,我不认为有所下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的情况还是地方的情况,语文、数学和外语每门是150分,整个加在一起是450分,文综和理综大概是300分,除一下也就是六七十分。的方案是选考科目每门100分,上海是70分,乘以3以后,并不低于现在的比例。而且我觉得这样不会造成人才的素质结构变化,我们现在正在承担教育部的重大攻关课题,对高考试点进行跟踪和评价,通过跟踪,我们靠数据说话,如果这个导向导得好,可以全科覆盖,如果真的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因为是试点,还可以调整。

  王丽萍(上海晋元中学校长):其实这样的担心是没有需要的。我较近看到媒体报道的大学推出的对于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要求,物理跟化学基本上囊括了70%-80%的,所以物理化学学科不会被弱化。过去有的教材偏深,实际上没有需要在中学就学得这么深,让真正有能力、有兴趣的人进入大学再进一步学习好了。

  二问:未来的高考分差会不会太小,能力高与能力低的学生傻傻分不清?

  政策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

  疑问:这样会导致高考分数的区分度变小,考生分数的差距拉不开吗?

  周洪宇(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分数的区分度变小,这样的情况未来是有可能出现的,但是我觉得总体是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尤其有利于成绩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可能不利于少数有特殊才华的学生,这就需要其他途径作为补充,比如说自主招生,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会更加凸显。我们不能指望通过一个途径把各种人才都选拔出来。

  三问:学业水平考试可以多次考,学生的负担会不会更重啦?

  政策要求: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各省(区、市)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

  疑问:学业水平考试会加重学生考试负担吗?因为很多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会去考两次。

  周洪宇(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教育部有关学业水平考试的配套文件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同一科目可以让学生考两次,那么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可能会多考一次,力争更好的成绩,这个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学业水平考试的政策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才是更重要的,即使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某些负面效应,只要能达到主要目的,就值得采纳。

  张志勇(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学业水平考试给了学生更多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会觉得是负担。

  四问: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按照等第呈现,对孩子真的公平吗?

  政策要求: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省(区、市)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

  疑问: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按照等第来呈现,是否科学和公平,A和B有可能就一两分之差。

  周洪宇(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学生确实可能因为一两分之差而被划为不同等第,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不会是这样。高考录取也是一样的,可能一分之差,有的人被录取了,有的人落榜了,你能说这两个学生素质、水平有很大的差别吗?没有的公平,高考改革应该考虑周全,但是也不能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老是那样,改革就没法推进了。

  五问:走班制是高考改革后的趋势吗?

  政策要求:考生总成绩除了包括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还包括学生自选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相关意见规定,要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

  疑问:这将对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形态产生重要影响,选课走班成为发展趋势,但也面临很多难题。它将带来哪些方面的挑战?

  王丽萍(上海晋元中学校长):按照上海市教委的统计,“3+3”大约会产生20种组合。个性化课程、个性化教学是将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学校采取网上走班的形式,通过实体课堂和网上虚拟课堂混合学习互补的形式,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套餐课程,逐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我们今年会根据上海市的改革要求,实现网上走班常态化。

  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我感觉这对于学校来说是一场巨大的变革。这场变革单纯靠学校来应对有很大困难。当然学校也不能消极等待,有一些学校通过改造教室,使空间变得多样化,包括对教师进行重新筛查,研究到底怎么应对今天的学生需求,等等。不是说全部条件都具备了我们才能进行改革。等全部条件配备好了,我们可能错过时机了。

  周洪宇(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选课走班的方式,对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利,应该尽力推广。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推广起来可能相对容易一些,可以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可能受到较大的制约,那么可以更多地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来弥补师资的不足。在教育投入上,也要相应作出考虑和安排。

  六问:综合素质评价,我们真的能够相信你?

  政策要求:高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转变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疑问:综合素质评价,能增加其真实性和可比性吗?

  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当前,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如果由高中学校自己去确定,自己评自己的学生,同时各个学校之间又存在竞争,我觉得这个机制本身就有问题。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待社会诚信体系慢慢建立起来后,把评判学生综合素质的权力交给高校,高校拿到高中提供的学生材料,从哪些维度,怎么筛选,我相信他们有了权力之后,会下决心来加强研究,找到更好的方式,我们应该相信高校的智慧。我很惊讶,国外的学校在招我们高中学生的时候,怎么那么,通过我们提供的材料就能发现好的学生。

  周洪宇(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综合素质评价怎么增加可信度,可比性?我觉得,首先要建立一套制度,对于要记录的内容、记录人、记录的程序,要有一个基本规范,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大家都按照这个规范和标准来记录,才有可比性。其次,今后可能要建立电子文档,并且明确由哪一级部门来管理,记录的内容不准改动。

  钟秉林(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中学和大学要协作起来进行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第一是可信,第二要可比较。中学解决如何可信、如何可比,大学解决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进行评价,另外解决怎么样作为重要的参考,这个,大学要下功夫进行研究。

  七问:扩大高校自主权,对学生来说有些啥意义?

  政策要求: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成绩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疑问:扩大高校自主权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它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有什么用?

  张志勇(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考试改革很重要,但考试改革较终是为招生改革服务的,新高考方案在考试的多样化、选择性方面有很大冲刺,为高校招生改革提供了基础。这次改革是否能符合老百姓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的招生改革。高校第一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学科特色等来制定选才标准,高中的选择性也好、多样化也好,是根据高校的录取标准、学科选择的标准来进行调整的。高校招生改革将对高中的课程、教学及学习产生重要影响,促进高校与中学人才培养体系衔接,可以说意义重大。

  八问:中小学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高校如何用?

  政策要求: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疑问:高校如何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才能公平与科学呢?

  钟秉林(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综合素质评价过去确实区分度比较低,不可比。现在既然明确提出来要把它作为一种参考,我想高校还是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应该发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学者的作用。如果高中学校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是可信的、可比较的,我相信我们的肯定能找到可操作的、合理的、便捷的评价方法。怎么在高招较短的时间内作出科学的评价,这是大学的责任,高中负责提供就行了。

  张志勇(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山东省2008年曾经试点过,我们希望回到院系招生委员会。实际上,将来各个高校的招生委员会重要职能是制度的监督,招生的主体应该回到院系,各学科、各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这些学科的教授才是较清楚的。包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哪三科纳入高考,综合素质评价怎么使用,不应该也无法让学校招生委员会来制定,这些都应该交给各院系招生委员会的。

  九问:农村孩子上好大学,会不会更难了?

  政策要求:增强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

  疑问:不过,新高考方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提出,这会不会不让农村学生没有优势?

  张志勇(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将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的重要参考,有助于转变“唯分数论”、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做法,促进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关于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并不是说每个学生都需要具备,也不是说具体打出多少分数,而是学校在学生档案中如实记录,高校在录取时作为参考依据。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新高考改革方案是否会出现让农村学生更加边缘化的后果,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与这一改革配套的措施:如果只改革高考科目,不去推进农村学校师资、课程建设,那么后果是可以预见的;而如果以推进高考改革为抓手,针对农村师资、课程薄弱的问题,增加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增强课程质量,那么,改革起到的是促进农村学校完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质量的作用。这就要看地方政府、学校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改革。

  十问:自主招生如何增加公平?

  政策要求: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统一高考后进行。

  疑问:自主招生无疑是高考改革的重要环节,如何增加公平呢?

  刘新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我认为取消那些所谓的自主招生联盟是好的,原来高校之间进行自主招生结盟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源垄断,把自主招生考试变成了一个‘小高考’。对于学生而言,在选择报考和学校的时候,自主选择性太小,多的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特点去选择大学和。而自主招生在自荐以及考试形式上更趋向于选择有兴趣特长以及有独特想法的“偏才怪才”,如何将自主招生深入做好,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性值得反思。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自主招生的健全制度体系要包括的健全的独立第三方监督体系。标印着“”字样的试卷由警方护卫考点、监控录像、全封闭阅卷,这些都还只是技术层面的措施。需要形成整个招生过程的系统环路,在理论构架和制度体系建设上不落后,并转换成一套系统可操作、可监督、可重复的规则,才能防堵从各个路径钻进来的“老鼠”,保障自主招生是一场公平的竞争。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西安培华学院住宿条件怎么样?校园环境好不好? 下一篇:西安外事学院住宿条件怎么样?学校环境好不好?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