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的考分后,可能有相当数量的同学有些沮丧:一批二批都没有我的份!上个高职院校,有前途吗?答案是:当然有!因为经过调查发现,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出现了高级技工奇缺的现象。一“技”难求,使高技能人才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然而,对公众而言,高职院校依旧是陌生的,它还没有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尽人皆知的学校。其实,在每年的高考招生人数中,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平分秋色,在院校数量上甚至要多于本科;那么考生该如何选择呢?
高职院校有哪些类型
大体来说,高职院校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本科院校的高职。这其中一部分是“”重点本科院校,也有一部分是市属高校。第二类是公办高职院校。这些院校招生数量大,高职办学时间长,业教育与就业上有优势。第三类是民办高职院校。承认学历,不过学费较高。
报考要有宏观原则和微观考察
从宏观原则上来说,报考高职高专院校可以考虑四点。
第一个原则就是大城市和沿海城市。这里没有歧视中小城市的意思。与中小城市相比,大城市的信息量更充分,就业机会也更多。在大城市中也有区分,比如,广东、的产业比较发达,北京、上海及周边城市的服务业相对更集中。
第二个原则是规模。一万人左右的中等规模可能是相对适宜的。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一个大学,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的较优规模是不过1万人。规模太大了,就业很麻烦。较简单的理由就是一个学校一年毕业五六千人,到哪里去消化?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职对教学设备的要求高,没有合格的教学设备,难以培养出合格的技能人才。老师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学校可以招很多学生,如果老师和设备跟不上,难以增加学生的教学质量。而且,学校规模过大,在管理上也会存在的问题。同时,如果学校规模过小,比如只有一两千人,也有其他的问题存在,考生要慎重考虑。
第三个原则是兴趣。考生在填报普通本科志愿的时候,都建议要以兴趣为主。同样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报考高职志愿的时候,也要讲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学生一样会学不好。不论什么层次,兴趣都是较好的老师。
第四个原则是宽口径。高职学生和普通本科学生一样,上大学所学的未必是一辈子的职业,很可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转向其他的行业。如果过于狭窄,不具备转型的基础,也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要看所选的有没有一个职业群为背景,有没有的职业适应性。另外,挑选也要看得“深”一些,应该是社会未来发展的朝阳事业,而不是眼前的热门职业。2000年前后,电子商务突然大热,当时还没有该的毕业生,各个学校蜂拥而上。到如今,电子商务的就业已经困难了。
从微观层面而言,就是看这个学校是不是出现在各省区市招办印发的招生学校名册上。
如果想了解得更详细,可以登录教育部网站进入相关页面,验证这所学校是否具备资格。
接下来就是详细考察了。大家都想上个好的高职院校。什么是好学校呢?一个较直观的判断标准就是看是否列入首批100所高职示范校的名单,这个名单被形象地称为高职的“”院校。进入这个名单的学校,在师资、设备、教学水平方面都在国内处于不错的水平。
怎么甄别其他学校
建议有条件的考生可以上网或者电话咨询高职院校的历史。有一批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来的,过去一批老中专,尤其是重点中专的底子相当不错,曾经为的经济发展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技能人才。这些中专转为高职后,它的职业培训力量还是很强的。而有些民办的高职院校开办历史比较早,经验丰富,已经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变化需求,在就业市场有很高的口碑。
条件更好一些的考生,建议可以去做实地考察。如果考生有自己心仪的学校,还是眼见为实的好。我们不能排除有些学校在宣传的时候有夸张的成分。考生去实地要看看学校的实验设备怎么样。在程度上,这是高职院校的一块试金石。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的,就业情况肯定是考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学校设置合理,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就会高,毕业后的就业机会也会更高。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还不错,这几年一直是上升势头。但是也不排除就业率掺假的可能性。如果有办法,尽量找在读的或者毕业的学生了解真实的情况。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与普通本科相比,高职的收费并不低。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报考高职还要注意这个学校能否提供奖学金,能否申请助学贷款。因为有些银行不向一些民办的高职院校提供助学贷款服务。
2016届就业率前30名高职高专
毕业生规模过小的不包括在此排序中。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6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注:就业率: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高职高专毕业生数;其中,已就业人数不包括读本科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读本科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