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人说我,你不是母亲,你根本不了解一位母亲的良苦用心。是的,母亲们的用心,我必是不能感同身受,但也正因为我不是母亲,我才能更加客观地看待母亲们的用心。
同理,我不是家长,没有马上要临考的孩子,我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家长们此刻的心情,可是正因为如此,我则能更加客观的看待“临考”这件大事。
原本并不想跟风写些什么“考前心理调整”此类的东西,朋友圈里看到类似的文字实在太多。
不过,随着考试的逼近,向我咨询的家长们却变得一个比一个焦虑,许多平日里特别明白事理,心态特别放松的家长们,面临孩子中考、高考这件大事,也不能免俗。
这是人之常情,没有哪个人,对重要的人、重要的事,能够十分放松。
如果家中有孩子马上要或者高考,家长们还是觉得自己此刻“特别特别的放松”,可以说,这大部分是假象或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说法。
真正的放松会是什么表现?
从行为上看,吃得下,睡得着,生活和工作,都与平时无异样。对待孩子的态度也与平常无异样。若平日里没有那么关心孩子,面临考试了,突然间关怀备至,此种行为或多或少都是传达“不放松的信息”。
从语言上看,如果几句话就不离中考、高考,那肯定不是真放松;而且一味强调,其实就是焦虑。就像是身体已经长大,行为上却有些幼稚的青年告诉别人,“请不要再把我当作小孩子,我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说这话,足以证明,他的内心中多多少少还是不自信,真正成熟的青年,不会时刻向世人证明他的成熟。同理,真正放松的人,也不急于表明自己是放松的。
亲爱的家长们,你们是不是真得如自己说得那样放松呢?
其实,家长在孩子面临大考之时,焦虑紧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但是,有些家长总是否认这一点,然后还会一直对孩子说,“儿子/女儿,你别担心,无论考得怎么样,爸爸妈妈都不会有意见,你好好考就是了,咱们努力过就行了……”
每日里,絮絮叨叨,原本不是很紧张的孩子, 反而被说得更紧张了;而这絮絮叨叨本身就是家长们的紧张表现,聪明的孩子并不会相信他们父母口不对心的言语。
来咨询的家长们总会不约而同问同一个问题:我要怎么说?孩子才会放?
这些家长一方面高估了孩子的紧张程度,一方面又低估了自己的焦虑程度,较重要的是高估了语言的影响力。
首先,能不说,尽量不说。语言并不能给一个人较好的安慰。
比如,一个朋友在伤心,嘤嘤哭泣中,你告诉她,“**,不要哭了,太伤心容易伤身体……”,这样说,朋友不见得能听进去,此时要是给她一个拥抱,默默听她哭泣,劝慰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所以,与其劝慰孩子别紧张,还不如陪孩子做做运动,看场电影,吃顿大餐,更让他放松。
然后,家长们要接纳孩子们的紧张,允许孩子们紧张。
马上就要参加人生第一次或者是第二次大考,此种时刻,孩子会紧张焦虑,是必然的,几乎没有哪个认真对待的孩子,是十分的。如同,没有哪个美国总统在竞选前没有压力一样。
家长们需要理解的是,紧张焦虑不可避免,与此同时紧张焦虑并不是全无好处。
中考/高考是孩子人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承受压力,促进成长的事件,作为负责任的家长,不能剥夺了孩子经历各种煎熬、焦虑较后得到成长的体验。
虽然没有哪个家长是愿意让孩子痛苦的,但是也没有哪个家长可以承诺,这一辈子都不会让孩子承受痛苦。
无论如何,承受住充满压力的考试,是孩子学会长大的第一步,若是家长们想将这条道路上的荆棘全部拔光,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真正放松的家长,会允许孩子自己担负起自己的人生使命,看着他们焦虑、看着他们痛苦、看着他们成长,如果可能只在孩子的身边,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拉他们一把,而不是完全将他们的成长压力给消除了。家长不可能代替孩子做事儿,比如,承担压力和痛苦。
想要让孩子展翅翱翔,那他就需要拥有跌倒再爬起来的勇气。如此,失败才是成功之母,若不然,失败只能是失败之母。
这样想,家长们看待中考/高考,就要更加广阔一些,它们并不仅仅是一场决定孩子未来生活的考试,同时也是考验孩子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激发孩子勇气的一场比拼。
曾经有个长辈说,在人生的激流中,她宁愿费尽心力给孩子造一艘船,让她平平稳稳划过去,也不愿意让孩子赤手空拳冒着生命危险在激流中挣扎。可是她不明白,若是船翻了,孩子又从来没有在激流中挣扎的经验,那他不是只有死路一条吗?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请让自己的孩子放手一搏,无论结果怎样,这都是一件好事!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爱悦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