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大学开设的本科高达587个,令许多考生和家长在高考报考时头疼:那么多,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说过,怎么选?
这个难题有望在今年的高考报考中得到缓解!较近,清华大学大类招生工作正式启动。2017年,清华大学校将打破院系和壁垒,将本科划分为数理类,化生类,人文与社会类,机械、航空与动力类等16个大类进行招生,到大二时再分流到各个。
由此可以看出,大类招生似乎是将来几年的高校招生趋势。但是不少考生和家长对大类招生也不了解。什么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对考生报考又有什么影响呢?
什么是按大类招生?
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地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招生而言的。高校将相同、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按照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
如在某校招生中,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4个统一以“植物生产类”招生,考生若想选择其中某一个,填报时只需填上“植物生产类”即可。
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在本科阶段前两年(有的是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中重新选择具体。
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
我国高校实行的按大类招生大致分为几种模式。
1
按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
长期以来,按招生一直是各高校采取的主要模式,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高校逐渐开始采取按大类招生。其中一种是按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这种招生方式中的类所包含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系科或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的形式。如上面所提到了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都属于同一个一级学科。
也有是将不同学科、不同、不同学院的学生在进校一到两年时统一进行基础课学习,以后再分流到不同的进行具体课程学习。如将管理和社会工作等组合在一起按照公共管理类大类招生。按照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这也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形式。
2.按照院系招生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如:数学科学学院按“数学类”招生、法学院按“法学类”招生、新闻与传播学院按“新闻与传播学类”招生。还有一些大学的经管学院可以分成几个大类招生,如“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和“经济学类”等。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学科、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
3.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新生入校统一进入一个学院不分进行通识教育,待大二再分。通识教育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限制,不分文理先学习基础课,课程重新安排和改造,课程体系进行变革等。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入学时不分,只按文理两类招生。入学后,主要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实施通识教育。
4.按“基地班”“实验班”模式招生
还有一些学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这种模式也是考生和家长比较熟悉的。如北京大学的“工科实验班类”;北京科技大学“理科试验班”;大学的“工科试验班”等,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大类招生。当然,不是的实验班都按大类招生,还有很多高校的实验班是入校以后再进行选拔的。
大类招生对考生报考有何影响?
1.推迟选择,减少盲目
大类招生延迟了学生的选择时间,在程度上缓解了考生选择的盲目性,允许学生在入学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对学科、的更深层次了解,再选择发展方向。它的较大好处,就是把确定具体的环节推后。学生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2.增加录取机会,缓解考生压力
另一方面,大类招生增强了考生的志愿满足率,同时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因为学生在填报志愿选择的是大类而非,这样考生志愿涵盖的数会远远过6个,大大增强了学生选择的空间。在志愿填报过程中,一些非按“大类报考”的,还要考虑级差问题。而按大类填报志愿,一个大类内部的级差就不存在了。这在程度上增加了录取的机会,缓解考生的压力。
3.大类名称相同,所包含的可能不同
按大类招生在报考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考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会发现,目录中相同的招生大类,各学校所包含的也不同。
以2016年各校招生为例——
上海交通大学的经济学类,包含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3个;
大学的经济学类,则包含的是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金融工程和产业经济学6个;
武汉大学的经济学类,含经济学基地班、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和保险学6个;
厦门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包括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科学、电子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9个;
兰州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含基地班、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5个。
所以,各省考生在报考时,要认真阅读本省当年下发的《招生目录》,看清所报学校的招生,确定自己喜欢的是否包含在某“大类”之中,以免漏报、错报。
4.将来也要分
虽然大类招生暂时延迟了学生的选择时间,但未来还是要面临如何选。通过本科阶段的前1年半到2年学习,学生较终还是要确定具体方向的。有的院校是双向选择,有的院校则要看学生的综合成绩来确定。
目前,国内高校大类分流模式大致有两种:
一是基于学生成绩、平时表现等综合因素分。这种模式较直接的影响是,排名在后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有些学生可能是为了某个才选择大类,可在选时,受成绩排名等影响,难以选到目标。
二是直接按照学生意愿选。这种方法看似更科学,但操作起来很困难。在实际中,大部分学生更乐意选择“热门”,这样一来,“热门”扎堆,人数太多难以吸纳。
所以,提前了解所报院校将来分的相关规定,是很有需要的,这直接关系到将来学生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