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论语,它是我国历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及其门徒所著,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在读论语的时候很多地方是读一遍是理解不了的,需要反反复复的读,慢慢的才能理解其中含义,那么论语子张篇中的“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吗,下面小编分享了一些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人可也。”
译文:子夏说:“大的道德节操上不能逾越界限,在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解读:儒家重视个人修养,但并不苛求,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人性化,也体现了其原则性与权变性相结合的特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味地要求自己或者苛求别人达到,不仅不现实,也没有什么意义。以什么为参照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子夏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可行的标准,那就是“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强调要看大原则,只要大原则上没什么出格的地方,基本上这个人就应该得到肯定。不管干什么事,都要分清主次,要有大局观念,这不是说细节不重要,毕竟多数小节对大德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大德一旦出问题,整个道德体系可能就站不住脚了。当然,如果在注重大德的情况下,把小节也照顾到,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如果无法兼顾大德与小节,那只好选择不拘小节,维护大德。
由此可见不论是要求自己还是评价他人,都要从大处着眼,不犯“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的毛病,也不犯因小节而否认别人大德的毛病。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在空闲时可以多学习一下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