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人应该都读过论语,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论语共20篇,是孔子及其门徒的智慧结晶,那么论语子路篇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吗?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的内容,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作为管理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解读:作为儒家思想的典型代表和儒派人物中的精英分子,孔子对统治者这一群体的关注远胜于其他。这是因为以“仁”、“爱”为中心的儒家学说要求统治者在施政的过程当中需要关心和爱护其治下的百姓,故而孔子也为统治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本章就是一例。
儒家的政治原则,与法家思想迥异,与西方的权力制衡思想也大不相同。儒家的政治学说,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政治,其合法性和合理性都是以道德为基础的。所以,儒家学说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要比法家和西方都要多得多,特别是道德上,更是苛刻。儒家要求帝王要有圣人之德,而执政的将相大臣须有贤者之德。故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唯有修身,才能治人。这种学说,虽然不符合与现代政治学理念,但在政治治理,或者在管理中并非毫无意义。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当权者,更多的时候应该以身作则,依靠个人的言行和魅力来影响和感召他人,而不仅是靠发布施令。自己做得好,不用命令别人也会跟着学,如果自己做不好,即便你依靠行政强制去推行,也是没有用的。这一点,在现代管理学仍有积极意义。
今天所分享的论语子路篇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什么的内容就到这里,日后小编还会持续为大家分享论语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