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有一个词被使用的频率较广,也是较不被大家看重的词:感恩。学校有感恩周,网络上有心灵鸡汤,大街上还放着《感恩的心》——可我们就是不去做。
不知何时,感恩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中国自古提倡“孝道”,曰:“善事父母者,孝也。”从古到今,孝一直是人们做事的不二法门。到了今天,可能“孝”变成了“感恩”,但这一点也不影响这个词自身含义的强大。我们从小对“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烂熟于心,也口口声声的说要学会感恩,好像把中华优良传统文化都继承了下来。
但真真正正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回到家,对于父母的关心置之不理,就好像在学校别的没学下,就学下了一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痛痛快快的吃完饭,抱着手机就是往沙发上一瘫,仿佛一切的好日子都是自己应得的。休整完毕后,拎着书包,向家里甩下一句“我走啦”,随即扬长而去。
你的家是你的休息区,你的父母是你的仆人,仅此而已。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一句:如果你忘记了去感恩,那么你也就配不上人的称号了。记得鲁迅先生在一篇杂文中提到了两个等式,因为放在这里可能有些牵强,所以进行一下修改:
人+不孝=一部分人
我相信,能像我上文叙述的那样做的人也只是少数,但我不得不对这一现象表示担忧。敬老院里的老人不是一夜之间就攒到那么多的,抛弃重病的父母一人离去也不是近年才有。人说包拯铁面无私,但在母亲病重时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辞官回家亲自侍奉;夏伯根老人能够高寿,也与邓小平夫妇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戴、敬重、关心、照顾是分不开的。
其实,别看我举的例子都是和名人有关,实际上在生活中做到感恩也是很简单的。多与父母交谈,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把你手头的游戏停下来,暂时放一放;不要吃完饭就拍屁股走人,可以帮忙洗洗碗……你每做一件小事,都会让你的父母心里暖一分。
况且,你又不是急着要去做什么很重要的事——没有什么比父母更重要了。
请你时刻牢记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一切都来不及了才想起感恩。
要把那迷路已久的感恩拉回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