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老了
□刘佳铭(山东省沂南第一中学)
人生是一段旅行,你我皆行人。
经历过的一切,都是风景与风情。而人之暮年,便像是搭乘了一趟末班车,车窗外便是心灵描绘的夕阳景色,黄昏的天空任由心灵涂鸦。
时间的车流从不停歇,载着我们的先人、长辈一次次驶向终点站。而青年的我们只能目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老去,也就不禁想到:“当你老了,我要……”
可我们是否想过“当我老了”,我要做些什么?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当我老了,当我也乘上生命的末班车,那将是我生命中较沉静、较孤独却也是较幸福的时刻。
沉静如水
人之老年,当有历经沧海桑田后的从容淡定,当有奋斗一生后的无怨无悔,当有“老当益坚”之风骨神貌。于我而言,当我老了,我应是平和安静的,不再心为形役,不再为琐事所烦困,享受一生中难得的清净时刻。
而我要追求的“沉静”似乎多了一层意味。沉静,当有沉潜与宁静。沉潜,是深沉与积淀,如水底蛟龙,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蓄积着巨大力量;宁静,是安静与纯净,既要静心,也应净魂。当我老了,我不愿活在庸庸碌碌与无尽琐事中,而会把心放平,摒除一切杂念,如秋叶之静美,“为吾所愿为”。
汪曾祺在《无事此静坐》中言:“静思往事,如在目底”,便是他较佳的晚年写作状态。当我老了,我也会“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细数曾经回忆的珍珠,用闲暇的时光制成一根线,串联起珍贵的回忆,记载下珍贵的风景。用蓄积的力量完成自己未遂的心愿,琴棋书画,怡养性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自由与修养!
当我老了,我愿沉静如水,在水中映照夕阳迟暮,在沉静中追寻初心,提升修养,回归本真。
孤独如月
老年人常感孤独,这多半是由于子女不在膝下,无热闹相伴所致。其实,孤独是人的正常心理感受,更是一种兽性。单从“孤独”的偏旁与字形来看,便让人不自觉地联想起动物。毕淑敏在《孤独是一种兽性》中写道:“孤独是属于兽的一种珍贵属性,象征着独来独往的自信与勇猛。”所以,当我身处暮年,与其厌弃孤独,何不如品味孤独、欣赏孤独?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叔本华如是所言。月是不合群的、孤独的,却也是皎洁的、高中的。我愿如孤独之月,用自身的光亮包围自己,散出柔和清冷的月光,在孤独中保持清醒。累了便从广场舞的人群中退步而出,向子女倾诉思念也不为他们带来不需要的烦扰,如平静湖面的一叶扁舟,平稳而进,孤独而行,不搅风浪,不起涟漪。任由孤独之月照在沉静水面,珍惜,这一刻,这一生,难得的孤独。
当我老了,我愿孤独如月,不追逐星儿闪烁的繁华,只求留住人活一世那较后的清辉。
幸福如光
光是闪耀的,却是短暂的。幸福是灿烂的,却也非永恒。正因其存留之短暂,才更要在漫长的人生暮年抓住短暂的一瞬,珍惜片刻的幸福。#p#副标题#e#
在《提醒幸福》一文中,毕淑敏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总有人提醒天气,提醒疾病,却很少有人提醒幸福。是的,正是因为幸福来得突然,没有丝毫预兆,所以我们很难提醒。其实对于幸福而言,所谓的“提醒”,也不过是做好准备。当我老了,我要用充足的时间准备幸福,用充足的精力迎接幸福,用充足的心情享受幸福。如此这般,才可让片刻的幸福光辉灿烂,不留遗憾。才不会在幸福过境后茫然不知,怅然惘然。
当亲朋儿女从天南海北相聚到一处时,我不会踌躇片刻后的别离,而会纵情珍惜与享受此刻的幸福;当孤身一人独卧病榻时,我不会担忧死神的降临,而会让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价值,享受“存在感”的快乐。放弃忧伤,幸福如光;不甘颓刻,幸福如光。
当我老了,我愿幸福如光,即便短暂,也要像纯净的酒精燃出淡蓝色的光,不留一丝渣滓。
文人墨客常常空叹两鬓斑白,容颜凋殒,唯有少数人将迟暮之年作为快活的乐园。然而悲叹常是源于壮志难酬、遗憾难填吧?所以,当我年轻时、意气风发时,更应为梦而搏、为生而战,惟其如此,当我老了,也可不枉一生、不悔初衷。
也罢,无所谓老矣!“老”于乐观达观者而言不过是生理、肉体、容颜相貌之老,而我和他们一样的年轻沸腾的心灵,何时会老去?
当我容颜已老,我愿沉静如水、孤独如月、幸福如光,我愿让心脏在停止跳动前始终年轻。
当我老了,我要为你,唱起这首心灵的歌……
当我乘上末班车,我要用轻盈心灵的画笔绘出天边较美的夕阳……
【获奖理由】本文用了三个比喻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老年时光。这三个比喻可以说是文章的眼睛:沉静如水,表现老年人阅尽世事之后的淡薄;孤独如月,表现老人在繁华散尽后的淡定;幸福如光,则表现老人乐享天伦的自在。这种概括,应该说是很有见地的。而文章对于这几个比喻的解说,也比较到位,尤其引用的名人名言和文章的叙述语言结合得十分自然。本文获夏季现场决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