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体检时,对健康的小明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正确的是( )
A.身高约为 168dm
B.步行速度约为 4km/h
C.体温为 37.5℃
D.10 次脉搏的时间约为 1min
在行驶的列车上, 阳阳同学看见邻座一位细心的妈妈叫几岁的小孩 “别动” , 这个 “别动”的参照物是( )
A.铁路边的树木
B.车外的站台
C.小孩子的座位
D.铁轨
如图所示,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
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D.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在进行体育课的推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展开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铅球当然是用铅制作的, 而有的同学却认为铅球是用铁制作的, 并从物理实验室里借来磁铁“吸了一下” ,证明给大家看。你认为这位同学用磁铁来“吸了一下” ,这一过程
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试验,收集证据
D.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 ,需要吸收热量
B.烧水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而成的水蒸气
C.洗好的衣服,要晾晒在有太阳并通风的地方,是因为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温度和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D.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较后全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河边豹子的影子
B.射击选手瞄准靶心
C.小朋友在照镜子
D.看到浴缸底部的花石变高了
如图所示,点光源 S 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在 S’点,人眼在 A 点的位置观察,现将一不透光的挡板,分别放在平面镜的正后方的 1 和 2 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挡板放在 1 位置时,人眼可以看到 S’;但放在 2 位置时,人眼看不到 S’
B.挡板放在 2 位置时,人眼可以看到 S’;但放在 1 位置时,人眼看不到 S’
C.不管挡板放在 1 位置还是 2 位置,人眼都看不到 S’
D.不管挡板放在 1 位置还是 2 位置,人眼都可以看到 S’
如图所示,是李军同学用无色塑料瓶“热加工”成的空心三棱镜,里面注满水,光线投射到这个棱镜的一个面上,这条光线通过棱镜后光路的方向将( )
A.不变
B.折向棱镜底边
C.折向棱镜顶角
D.不是玻璃棱镜故无法确定
小美同学对冰加热,绘制出冰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 DE 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 段物质在吸热,BC、DE 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 0℃
D.BC 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也不发生改变
如图是物体 A 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 A’( )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为了研究物体下落的规律,小亮选用一石块从某一高度使其由静止开始下落,测得石块落地前较后 1S 内通过的距离为 1.5m,则石块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小于 1.5m/s B.等于 1.5m/s C.大于 1.5m/s D.不能确定
下列图中有关物理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B 检查身体是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D.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12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
距凸透镜 8cm 时,所成的像( )
A.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可能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行驶,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0-8s 时间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B.第 8s 钟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C.4-8s 时间内,甲行驶的速度比乙大
D.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 4s
从放大镜里能看清课本中的字样,如果保持课本与眼睛的距离不变,要使看到的字样大一些,则应该将( )
A.放大镜略向眼睛处靠近一些
B.放大镜略向课本处靠近一些
C.无论如何移动,看到的范围不变
2015 年 9 月 3 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阅兵盛典在
天安门广场举行,如下图所示,小宇分别对图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进行了说明,其中不正
确的是( )
A.飞机后的彩色尾气很鲜艳,但它们不是光源
B.医疗包上的红十字标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十字折射红色光
C.直升机排成“70”字样,以一架直升机为参照物其他直升机是静止的
D.观众看到队列整齐划一,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如图所示人站在一倾斜的平面镜前,当他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镜中的像变大
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
C.镜中的像将远离人
D.像与人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图示为一款时钟投影机,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将时钟的表盘投影到墙上,并能调节像的大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投影机内的表盘位于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从投影机到墙之间,光传播的路径不是直线
C.表盘在墙上的像是虚像
D.光在墙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 。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____,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喜爱。 “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
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 ,这是由煲内的水经______过程形成的,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____(填“会”或“不会”)
沸腾。
如图所示,在一个圆筒底部紧绷一片气球乳胶皮,并在外部粘一块反光镜, 将整个装置挂在暗室内, 用可以集光的小型手电筒照亮薄膜上的小镜, 人对着薄膜大声说话,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反射的光点变成一条闪亮的光带,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且声音具有______ ; 若增加声音的响度,光带的长度会_____(选填“变长” “不变”“变短” ) 。
“锅庄” 是藏族的民间舞蹈, 在节日或农闲时男女围成圆圈,绕着篝火, 边歌边舞, 如图所示。 “篝火” 属于________(选填 “人造”或“天然” )光源,透过篝火上方的空气观察到对面的景物在“摇晃” ,这是光的______导致的。
如图是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 它就是黑白相间的条纹, 当扫描仪照射它时, 黑条纹将光______,白条纹将光_____(均选填“反射”或“吸收” ) ,再通过电脑解码。
如图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 (选填“照相机” 、 “投影仪”或“放大镜” )相似。由图可以看出监控摄像头两侧安装了照明灯,它是为了照亮_____ (选填“摄像头”或“汽车” ) 。少数司机将光碟反向贴在汽车牌照上,利用光碟对光的______干扰摄像头的监控,这是违法行为。
现在,西安到全省各地市的高速公路均已开通。西安至汉中全程 278 公里,行车时间约 3.5 小时。如果假期你和家人乘汽车去欣赏油菜花美景,按设计要求,行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_____ km/h。沿途欣赏到山水村庄等美景向车后奔去,是以______ 为参照物的。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乙中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2)如下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 F 和光心 O,分别画出这两条光
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3)如丙图示,一位同学在通过平面镜看蜡烛的火焰,请画出他看到火焰在镜中像的
光路(取烛焰上任意一点画出一条光路即可)。
请你对下图所示物理实验情景进行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测得铅笔的长度应为____ cm。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热胀冷缩变化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 。 (偏大/偏小/不变)
(2)如图乙所示,这是光的_____ 现象;光屏上 A、B 是光带边缘的色光,为了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可以将玻璃泡沿____ 方向(选填“A”或“B” )移动。
(3)图丙是探究“_______ ”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 ON 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 ON 垂直于镜面。能折叠的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
(4)图丁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重要, 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__ 的位置(选填“圈”或“铁夹” ) ;实验时,小雯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只改变凸透镜与_______ 的距离(选填“光源”或“光屏” ) ,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较小、较亮的光斑(如图甲) ,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cm。
(2)在实验时,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乙(a)所示,则物距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
(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丙图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较合理的做法是___________ 。
(4)小明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明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
(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落上一只小虫,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 ,像的明暗将______ (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 )
课堂上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实验中,首先我们剪下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并把其中一个圆纸片裁去的扇形圆心角比另一个大, 再将它们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测量的纸锥下落的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 。
(2)在测量过程中发现_______ 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______ 或换用锥角较(大/小)的纸锥进行测量,同时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3) 教室外的课堂也很精彩! 探究 “速度的变化” 时同学们就是在跑道上完成实验的,下面是某组同学进行 100 米跑的实验时记录的甲、 乙两同学进行赛跑过程中的测量数据:
请仔细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 课前该组同学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他们应准备皮卷尺和______ 进行测量。
② 甲、乙两同学谁先跑过 40m 处?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
③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_________ (选填“是” 、 “否”或“无法确定” )出现了甲乙交替持平的场面?
④ 请计算出乙同学 100 米跑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小乐骑自行车从家路过市到学校上学,家到市的路程为 1800m,市到学校的路程为 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市用时 5min,在市等同学用了 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 12min 到达学校。
(1)骑车从家到达市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小乐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 2~3 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 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
如图所示, 某人酒后驾车以 15m/s 沿马路直线行驶, 在图中的 A 点发现前方危险情况,
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 1.5s,在图中的 B 点才作出踩刹车动作,再经过 1s 车头到达图中 C 点才将车刹住,若刹车距离为 7.5m。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求这辆汽车从 A 点发现情况到刹住车的 C 点之间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