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题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兰 2019-08-19 17:39:40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单元可以说是中国历重要的一课了,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掌握到重要的知识点以及很多细节性的问题,这样在等到做题或者是考试的时候才能够丝毫不慌的完成。因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知识点都是相对琐碎的,有很多需要司机死记硬背的内容,当然也是为了让各位同学能够做到热爱祖国,勿忘国耻。以下就是伊顿教育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具体的试题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6·临川高一检测)近代某条约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规定(  )

  A.直接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B.破坏了中国的航运和贸易主权

  C.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 D.使中国开始沦为了半封建社会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意思为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故选C项。

  答案: C

  2.(2016·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中华民族的奋起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晚清政府的改革 D.近代的民主革命

  解析: 题干列举了列强侵华的三次战争和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故B项正确。中华民族的奋起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排除A项;晚清政府的改革表现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政策等,排除C项;近代的民主革命表现在辛亥革命等,排除D项。

  答案: B

  3.(2016·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黄海海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解析: 根据材料中“甲午中日战争后”可以得出不是黄海海战,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引发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故B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的日本侵华时期,故C项错误;枣宜会战发生在1940年的抗战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6·兰州高一检测)《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千,通天下皆一式。”其突出体现了(  )

  A.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B.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C.平均主义思想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 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这是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紧扣圣库制度具有空想色彩的平均主义,故选C项。

  答案: C

  5.(2016·上饶高一检测)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起义带有偶然性

  解析: 材料中汉族士兵听信谣言,害怕自己会在清政府的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说明士兵的反叛并非完全是接受了革命思想,而是因谣言害怕清政府的清洗,因而投入革命。由此可见,武昌起义的爆发具有的偶然性。

  答案: D

  6.1919年,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中国台湾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19年”,可排除A、B、D三项。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以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会议;但和会在英、美等国操纵下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的决定,这引起了中国外交官的极度愤慨,答案为C项。

  答案: C

  7.中共“一大”纲领和中心任务的制定,表明(  )

  A.中国共产党还未完全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B.中国共产党在近代首次提出武装斗争

  C.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建立起来了

  D.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

  解析: 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中共“一大”纲领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这说明中国共产党还未完全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A项符合题意。资产阶级革命派曾提出过武装斗争的方式;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B、C、D三项所述均与史实不符,可排除。

  答案: A

  8.《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B.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C.坚持“城市中心论”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解析: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即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时共产党人没有组织武装进行有效抵抗,致使革命力量受到巨大的损失,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是在土地革命时期。C项八七会议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种错误,排除。D项是在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之时,时间不符,排除。故答案选B项。

  答案: B

  9.(2016·南宁高一检测)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共产党要走(  )

  A.城市中心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统一战线道路 D.国共合作道路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带领队伍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反映了中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选B项。

  答案: B

  10.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第五次反“围剿” D.红军长征

  解析: 秋收起义不能体现战略转移,故A项错误;井冈山会师只是开辟了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伟大传奇”不符,故C项错误;红军长征的胜利体现了战略转移,和“伟大传奇”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锻炼成一只不可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段歌词描述的是(  )

  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B.长征时期红军的艰苦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解析: 试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首战平型关指的是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林彪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进行了浴血奋战,所以这段歌词描述的只能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

  答案: C

  12.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

  A.迫使国民党停止进攻

  B.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当时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故选C项。A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排除;B、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从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2分)

  (2)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作了怎样的努力?(10分)

  (3)这一努力呈现怎样的特点?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8分)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问,结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回答。第(2)问,结合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回答。第(3)问,从三个阶级探索真理的内容、依靠的革命力量、结果方面回答。

  答案: (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2分)

  (2)努力:①19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10分)

  (3)特点:①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②各阶级各阶层结成统一战线。③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革命呈现艰巨性、曲折性、长期性。启示:只有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实践证明,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8分)

  14.(2016·黑哈尔滨市32中高一上考试)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 秋)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材料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4分)

  (3)导致材料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6分)

  (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材料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4分)

  解析: 第(1)问的第一个“原因”可从“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的信息中得出这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有关。第二个“原因”的解答则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逃台湾角度来答。第(2)问从诗歌给出的时间“1928年”、作者“毛泽东”、地点“井冈山”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这条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较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第(3)问从诗歌的题目“毛泽东《七律·长征》”可知,该诗歌是描写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原因”一问,迁移红军长征的原因即可,从“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角度来答。“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答出。第(4)问根据材料“百万雄师过大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天翻地覆”则是指的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迅速解放,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从此被推翻。

  答案: (1)原因: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

  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6分)

  (2)以农村包围城市,较后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者“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4分)

  (3)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结果:三支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6分)

  (4)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战役:渡江战役。

  天翻地覆: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4分)

  以上就是伊顿教育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题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同时较重要的就是要认真的去背诵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高中历史
上一篇:中考没有发挥好只考了普通高中,读普高以后还有希望吗? 下一篇:西安方正补习学校收费是什么情况?招复读生是多少分左右?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