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作为毕业考核指标
教育新闻 来源:网络 编辑:小兰 2019-07-19 16:05:54

  7月15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里面提到了要将急救知识纳入到中小学考试里面,可能很多家长和学生暂时还不能理解这一规定,但是其实这个规定是有需要的。在突发事故面前,如果我们能够掌握相应的正确的急救知识的话就能够程度上增强急救的成功率,能够挽回很多的生命。较起码能够减低死亡的概率。所以说这一规定是有着重大意义的。接下来跟伊顿教育小编一起来看看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作为毕业考核指标

  7月15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的重要指标。

  有关调查显示,近70%的急救事件都发生在家庭之中,人的心脏停跳4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50%,6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0%,10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如果第一时间进行胸外按压,就会为医护人员的到来赢得宝贵时间,极大地增强救治成功率。如果每个家庭中有1-2个成员学会一些急救技能,关键时刻就是救命知识。

  2019年3月25日,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体育馆内一名正在打篮球的男子突然倒地,心脏骤停,恰巧同在馆内打羽毛球的6名协和医院的医生看到这一幕,大家一边拨打120,一边展开了抢救,实施了心肺复苏和仪器除颤。大约半小时后男子恢复自主心律,被送往距离较近的同仁医院。这段刷屏的视频曾经温暖了大江南北。

  然而,除了医护人员外,目前我国有良好急救知识储备的人并不多。发达的急救能力的培训普及,法国的急救培训普及率为其总人口的40%,这个数字在德国更是高达80%;在美国,仅接受过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就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在我国,急救技能普及率百分比仅为个位数。来自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脏性猝死,而在面对心脏骤停患者时,很多人却不敢救、不会救,以至于白白地失去“黄金”抢救时机,这无疑是值得反思的。

  对每个人来讲,危险有时是如此之迫近,生命有时是如此之脆弱。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意外伤害、脑卒中、心跳骤停等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年轻化。据急救介绍,普通人通过急救技术培训不是一件复杂的事,现有的课程,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就能掌握,可以考虑把急救技术作为部分行业入职的必修课,就像健康体检一样,或者绑定到驾照考试中。

  2019年“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呼吁推进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如人大代表、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谢资清建议,在全社会特别是大中学生群体中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笔者认为,除了急救知识培训走进学生课堂,也有需要在公职人员、志愿者队伍中普遍开展急救知识培训,进而,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就此而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将急救知识等纳入中小学考试内容,十分需要,也重要。

  这一政策如何落地?

  其一,急救知识教育需要各地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从财政上支持,从态度上重视,建立一个完整的急救知识教育培训体系,并形成长效制度。

  其二,卫健、教育部门应当尽快明确中小学急救知识考试标准,配足师资力量,开足开好急救课程。

  其三,学生通过急救知识考试后,还需定期搞“演练”,防止“过关”后,急救知识因长期不用而生疏,导致急救能力“荒废”。

  期盼早日把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将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大力增强我国的急救能力培训普及率。这样,我们周围就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急救达人”,在关键时刻拯救自己的亲人和他人生命,造福社会。

  文件重点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专项行动包括: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心理健康促进等。

  推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至2030年提升至30%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中国将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推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22年不低于22%,到2030年不低于30%。文件倡导个人定期记录身心健康状况、了解基本中医药健康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这些健身指标你达标了吗?

  健康的身体源自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者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动,达到每天6000~10000步的身体活动量。

  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披露,中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截至2017年底,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81万人。文件提出,主动学习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

  多种手段增强控烟成效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要实施控烟行动,研究利用税收、价格调节等综合手段,增强控烟成效。完善卷烟包装烟草危害警示内容和形式。到2022年和2030年,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4.5%和20%;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睡眠也有了“新国标”

  较新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免疫系统。熬夜、失眠,是朋友圈里常谈常新的话题,但你知道睡多久才达标吗?《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从2022年起到2030年要达到7-8小时。

  关爱“小眼镜”有新规出台

  “小眼镜”预估过1亿人,中、小学生近视率高达71.6%、36%……《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倡,白天学习时,充分利用自然光线照明,避免光线直射在桌面上。晚上学习时,同时打开台灯和房间大灯。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过40分钟。

  关爱老人让爱回家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较多的,60岁以以上老年人口达2.49亿,约有4000万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医疗供需矛盾突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全社会进一步关注和关爱老年人,构建尊老、孝老的社区环境,组织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培训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

  不再“谈癌色变”筛查将进一步普及

  目前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各地根据本地区癌症流行状况,创造条件普遍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有关部门还将制定并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创新中医癌症诊疗模式。

  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中小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试考查,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对四类重大慢性病发起“总攻”

  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88%,由此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根据近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国将对这些疾病展开防治行动。

  以上就是伊顿教育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急救知识纳入到小学考试中的相关资讯,大家在书及其期间也可以了解急救的一些相关知识,无论处于对自己安全的考虑还是考试的考虑都是有利的。在学习的时候也要认真学习。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教育恢复留级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下一篇:如何看待西安民办中学“小升初”面谈学生品德修养0分一事?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