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书院的黑幕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戒网瘾学校为何层出不穷?
教育新闻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12-28 16:11:28

  新闻背景

  2017月10月25日,一篇《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杨永信》的网帖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文章指出一家名为豫章书院的“戒网瘾”学校存在体罚、囚禁、暴力训练等诸多问题,随后网络脱口秀节目《暴走大事件》,以及中央电视台、《新京报》《法制晚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媒体先后跟进报道和深度调查,揭露铁网内幕真相。许多当事学生纷纷站出来接受媒体采访,控诉遭遇的集中营式的非人性的管教摧残。10月30日晚,南昌市青山湖区发布通报称,,经南昌市青山湖区多部门联合调查,网帖反映的南昌市豫章书院存在的罚站、打戒尺、打“龙鞭”等行为和相关制度属实。对此,已责成区教科体局对该校教育机构进行处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11月2日,豫章书院山长吴军豹在微信群回应称:豫章书院修身学校已“主动申请停办,待政府部门批准后,由家校沟通对在校生逐步分流”。目前这一申请已被核准。

  豫章书院已经停办,“学生状告豫章书院”一案也已正式进入侦查阶段,但这一事件仍是人们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豫章书院铁网黑幕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谁之罪,谁之责?披着国学外衣的“戒网瘾”学校为何层出不穷?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杨永信(八年前被曝光的被称之为恶魔的“电击戒网瘾”)? 豫章书院事件折射中国教育怎样的问题?差生如何教育?未成年人该如何保护?等等系列问题,将引起人们不断反思与拷问。

  媒体声音

  一、“豫章书院”事件真相维度

  (一)山寨书院脱胎于戒网瘾学校,曾为江西省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

  历的豫章书院创建于南宋,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齐名。《滕王阁序》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劲而引殴越”。而八百多年后的这家全名为“豫章书院修身教育专修学校”山寨豫章书院,脱胎于一家戒网瘾的“龙悔学校”。2013年5月16日成为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2014年1月,经有关部门批复,增加一般不良行为青少年转化工作职能。

  豫章书院的招生简章是这样介绍:“修身初中学堂,心理教育学堂,大专预科学堂。男女分区管理,面向常年招收:沉迷网络游戏;厌学辍学;离家出走;早恋叛逆;习惯不良;性格缺陷;暴力倾向;心理偏差等家长和传统学校难以教育和引导的一般不良行为青少年”。

  该校2014年的收费标准,第一年为44550元,第二年30050元,第三年25550元。据一名学生称,“花费远不止这个数。”他提供的收据则显示,其半年的学杂费为31650元。

  “能够改造孩子”是许多家长们不惜重金把子女送进这个学校的原因。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正和教育,不过,应当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而多位学生和家长则表示,进入豫章书院修身学校并不需要经过此程序。

  豫章书院修身学校于2014年2月23日,获得江西省南昌市区检察院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的挂牌,并成为江西省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

  同年3月29日,豫章书院修身学校还成为南昌市民办公助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阳光学校。

  ——法制晚报《豫章书院是怎么回事呢?》

  (二)豫章书院有一整套完整的“教育改造”体系

  类似古代监察严密的管理体制

  豫章书院有一整套完整的“教育改造”体系:国学教育、体力劳动、犯错体罚,甚至还有一套类似古代监察的管理办法。从校长到老师,甚至到学生,不同管理等第的人有着不同的权限,还有一系列的处罚上报程序。

  山长吴军豹是书院的较高管理者,在山长之下,是男、女分校的副校长。平时,两校学生一起上课,分开住宿。副校长之下是“教学中心”,教官和老师都是管理人员。往下是学生群体的管理层。

  戒尺、龙鞭等体罚措施

  男校和女校各有一名“学长”,是学生中的较高等第的干部,下一级称为“议员”,男女校分别有两到三名,他们掌握着学校较基础、也是运用较广泛的权力——记“戒尺”:议员和学长观察哪名学生违纪,就可以记上一笔,少了就是两三戒尺,多了就十几戒尺

  偷看课外书、上课不专心都会成为挨戒尺的理由。而谈恋爱、男女交流、打架、闹自杀、抽烟等属于大错,会挨龙鞭。对于龙鞭的材质,多数学生称是钢筋,有的说是玻璃钢,但校方称是空心的塑料管。

  媒体在一个16人的豫章书院学生群里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受访的学生都挨过戒尺,52.63%的学生挨过龙鞭,42.11%的学生受过其他体罚,例如围着操场跑100圈、暴晒等。

  恐怖的“小黑屋” “烦闷室”

  一切都从烦闷解脱室(学生们也叫它小黑屋)这里开始。

  房间大概10平米,昏暗。地面潮湿,上面铺着一床军用被子,旁边放着一桶罐装纯净水,一只铁碗,墙角搁着一个便盆,一切都是脏兮兮的。地上还有尚未清理的排泄物和食物的残渣,几只蟑螂和蜘蛛正爬来爬去。

  新生入学后,都会直接进入“烦闷室”。在这个没有窗户的小屋子里,学生足不出户,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关足7天才能被放出来。对此,豫章书院解释称,这是“森田疗法”。

  连坐与告密制度

  令学生们感到更加不安的是连坐与告密制度。某生称,一男孩子跟一女孩子谈恋爱被发现了,就罚他们知情者围着两个篮球场蛙跳,每天蛙跳三十圈,除非告发某位同学的小秘密,第二天就不用跳了。

  有人顶撞老师或者没有按照规定时间集合,都会遭到集体体罚,围绕操场跑圈是常事。刚去两个月,吴耐作为新生经常受到欺负,绝望之时,砸碎练习茶艺的杯子,准备用陶瓷片割腕自杀,未遂。同学告诉了老师,她遭到惩罚。“我因此被打了20‘龙鞭’”,吴耐告诉记者,“同学间相互监督,如果有人吃零食,报告老师者就可以减轻处罚,“同学关系就像《后宫》一样,没有人能信任”。#p#副标题#e#

  (三)豫章书院:学生们永远的痛

  每个人心里都有强烈的自杀冲动

  围墙上几米高的铁丝网遮蔽着半边天空。宿舍走廊上的铁窗密不透风。整个书院像个巨大的鸟笼,扼杀了孩子活着的希望。宋鸿觉得活着就是挨打,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吴刚总感到莫名地情绪低落。“每个人心里都有强烈的自杀冲动,只是胆子问题。”陈小红对记者说。

  吴刚被父母带去庐山旅游,骗到豫章学院。进入后,他被扒光衣服,塞进小黑屋,与老鼠、蟑螂蜈蚣同睡。八天后,他正式接受书院的“国学精髓感化教育”,每天被打戒尺,开龙鞭,搬砖,甚至被同性恋教官叫去陪睡。终于有整天,他抡起一大瓶洗衣液,喝下半瓶自杀。学校不断给他灌水,直到吐血,抢回一条命。

  胤仁被关进小黑屋,第二天有人送进泛着绿点的发霉馒头和稀饭。他操起调羹,使劲捅着自己的胃。胤仁天真地想,把自己打成胃出血,送去医院,趁机逃走。整天天过去,他变得愈加恐惧,对着铁门外咆哮,没人搭理。第七天,一个教官拿着文件,盖住文字部分,让他签了字,才放他出小屋。

  有人绝食十天,用开口器撬开嘴灌食物,用龙鞭抽打。学生硬生生扣着喉咙,把食物全吐了出来。有人砸烂空调,或者灯泡、茶具等,获得尖锐物品割脉自杀。有人啃下整块肥皂,吃掉牙膏或者喝洗衣液、风油精。书院将一切尖锐物品列为违禁品,包括筷子、耳钉,甚至女生内衣的钢圈,但是孩子总能找自残的利器。

  这里的生存法则就是顺从

  书院鲜有人像珊珊一样“二进宫”。回家三个月后,父母拖着她去散步。天很黑,路灯很暗,父母却另辟蹊径,走了条狭长的小路。到两个高楼之间时,父母放慢脚步,退在后面。前面一辆银色五菱宏光面包车截断了去路。豫章书院的校长带着几名教官从车上下来。珊珊吓得连忙退后,扭头跪在父母面前连连磕头,哭着求饶。母亲扭过头。她绝望地瘫在地上,狠狠地扇自己耳光,打得脸上火辣辣。她想把自己打醒,从噩梦中醒来。她也懊悔,太相信父母。上车后,她不再抗争,心如死灰,默默地流泪。珊珊把耳钉、手机、钥匙等一切“违禁品”交给老师。中途上厕所主动把手放在老师手里,让她去盯着自己。塞进小黑屋后,没等人扒,自己脱光衣服。珊珊明白,这里的生存法则就是顺从。

  离开豫章书院几年,仍反复做着噩梦

  老鼠蟑螂在阴森的小黑屋内乱串。操场上传来撕心裂肺的惨叫。教官拿着钢棍挥过来……胤仁从梦中惊醒,冒着冷汗,咬着被子,压抑地吼,眼睛中冒着凶狠的光。离开豫章书院几年,他仍反复做着这种噩梦。

  村里人都觉得胤仁已经疯了。他白天关在家,从不与人说话。有人靠近说话,他捂着耳朵尖叫。晚上枕边放着刀才能睡,半夜时常发出怒吼。他姥姥走很远的路去寺庙,求菩萨驱逐他身上的魔鬼。

  在豫章书院待了9个月后,王明明称自己性格更加偏激、孤僻,不爱说话。明明说,“如果当时我的母亲是选择多陪我关心我,而不是把我送去这么一个笼子里,我的人生可能会是另一种景致”。

  孩子们在豫章书院遭非法囚禁、虐待,暴力训练。很多人出来后,患重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甚至精神失常。

  “纠结”的亲情

  曾在豫章书院修身学校呆了三个月的刘鸿在豫章学生维权群里宣布,他想了一晚上,决定起诉自己的父母。此前整天,他去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派出所报案,称自己在豫章书院遭受非法拘禁和体罚,希望警方立案调查。但刘鸿很难拿出证据证明他在书院呆过:父母不支持他报案,藏起了同豫章书院签的协议。

  刘鸿告诉记者,2013年9月,父母串通“假警察”将他“骗”到了豫章书院。“警察是豫章书院教官假冒的,说我高空抛物,请我协助调查。”刘鸿坚称自己是被“绑架”去的。 “失望透顶,一辈子不会原谅他们。” 刘鸿从未想过父母会这样做。

  此前,面对媒体谈起缘何送儿子去豫章书院时,刘鸿的父母称,儿子在家很暴力,曾扬言拿刀杀双亲,并展示了被刘鸿打破的墙壁、房门。他们的态度是,如果书院没出事,还会把孩子送进去。

  “我脾气大只对父母,对其余人都很好。”刘鸿称自己从没打人,只是摔东西。而脾气暴躁是受父亲影响。在小学时,他曾因为去小姨家住了一周,被父亲拿皮带抽了一顿。“他们教育方式有问题。”刘鸿说自己是留守儿童,跟父母感情淡薄,父母则觉得他像“冷血动物”。

  ——综合各类媒体报道

  二、“豫章书院”事件性质评价维度

  (一)教育资本化的产物

  豫章书院的问题,是一个教育经济问题

  从二十几年前开始,市场经济就开始冲击现有的教育体制。想当年,较先火爆的是出国留学。而出国留学针对的人群,从较开始的人才占主导变成了现在资产占主导,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有钱家庭把出国留学作为教育投资的一个重要选项。这是教育市场化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面对中等家庭的课外辅导开始肆意扩张,学而思等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商业街和小区中。

  第三步,就是面对中下家庭的部分孩子,大众称之为差生或不服从管理的学生。杨永信,豫章书院等暴力机构就应运而生。

  这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产业链,从高端,中等到低端,满足每一个家庭的教育需求。其中带来的利益又是巨大的。比如豫章书院,高额的学费被地方政府和地方教育局抽走多少,可想而知。

  这些现象的本质是教育资本化。很多现象连起来看,比如这阵子有关竞选小学家长管理的新闻,各种天价幼儿园的出现,也进一步印证了教育资本化。

  所以,上到高端的留学培训,中层的教育培训,下层的暴力机构都是这种现象下的产物。

  ——无聊大师《如何看待央视报道“豫章书院事件”?》(知乎网)

  “戒网瘾”学校层出不穷,是因为有“市场需求”

  近年类似的暴力“戒网瘾”学校屡遭曝光。它们打的幌子各有区别,但模式是一致的。其主要宣传点是“戒网瘾”,同时号称可“治疗”青春期孩子的各种劣习。它们向家长许诺,进来是“问题少年”,出去就是“乖宝宝”。但整个“治疗”或“教育”过程,其实是“黑箱”状态。所谓的“实地参观”,也都是孩子们在威逼之下进行的表演。

  “戒网瘾”学校层出不穷,自然是因为有“市场需求”。许多家长平时对孩子缺乏关注,对教育规律缺乏认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却要走捷径,误以为花钱就能买到“好孩子”。自己不懂教育,却相信陌生机构掌握“诀窍”。豫章书院之类的黑心机构就是在迎合家长们的投机心理。

  ——澎湃评论员西坡《别让豫章书院跑了》

  (二)披着国学外衣的暴力教学模式,是一种犯罪

  你这不是教育,而是涉嫌违法犯罪

  我们要说的是:这不仅仅是教育理念正不正确、教育方式合不合理的问题,更是有关单位和有关人员,是否涉嫌违法犯罪的问题。南昌市青山湖区政府经调查确认,暴力体罚在南昌豫章书院是作为一种制度存在的,因此书院负责人应对书院内的暴力体罚行为概括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其余的“教师”应该对各自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邓学平《豫章书院:你这不是教育,而是涉嫌违法犯罪!》(新京报)

  国学的名头下行敛财之实

  近年来,国学被炒的热乎乎有些发烫,骗子们磨刀霍霍,不义之财赚得盆满钵满。

  其实教孩子一些基本的《论语》、《道德经》、《弟子规》、古诗词等对孩子不无好处,但以国学来忽悠民众的浮躁无知却十分可恶,把国学吹捧为无所不能的灵丹妙药,可以戒网瘾戒不良嗜好,可以一本万利则实在牛逼。在国学的名头下行敛财之实,不因材施教,简单粗暴,复活早已摒弃的师道尊严,体罚为选项,就像报道里说的戒尺、竹鞭、关禁闭甚至粗劣食物等,这哪里是国学机构,这分明是集中营啊,央视用“犯罪”恰如其分啊。

  ——冈仁波齐的风《如何看待央视报道“豫章书院事件”?》(知乎网)

  暴力教育模式,毁弃豫章学院的品牌

  在豫章书院中,山长和教官、国学教育和军事管理、仿古建筑和铁丝栅栏、中国的礼乐之教和日本的森田疗法,形成了一个怪异的组合。而他们却自称,自己进行的是“古法教育”。

  其实,国学里的修身,修的原本是心灵,是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而不是对身心的“修理”。豫章学院跑偏的“国学教育”,显然背离了初衷。棍棒之下的“心理干预”不是辅导,而是创伤。而这样的暴力教育模式,更是在毁弃豫章学院的品牌。把历名声显赫的江西四大书院之一的“豫章书院”办成戒网瘾学校,是一种堕落

  ——与归《把八百年“豫章书院”办成戒网瘾学校,是一种怎样的堕落》(新京报)#p#副标题#e#

  三、“豫章书院”事件追责维度

  (一)学校问责

  暴力体罚涉嫌违法犯罪

  相关责任人员,首先涉嫌非法拘禁和故意伤害犯罪。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司法实践中,参照较高检《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24小时以上或者非法拘禁3人次以上的,都应追究刑事责任。很显然,如果关禁闭行为属实,那么豫章书院相关人员已经达到了非法拘禁罪的入罪门槛。

  至于打戒尺、打龙鞭的行为,如果经鉴定给学生造成了轻伤以上的后果,则涉嫌触犯故意伤害罪。即便没有造成轻伤以上的后果,殴打学生也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邓学平《豫章书院:你这不是教育,而是涉嫌违法犯罪!》(新京报)

  打出“传统”的旗号行骗,让很多家长失去辨别力

  可以说,从“女德班”的奇谈怪论,到豫章书院的暴力体罚,这绝非他们所言的“传统文化”。但值得深思的是,他们为何能招收到大量学生?或许,浪子回头的“成功故事”,磕头认错的“驯服姿态”,向父母忏悔的“催泪仪式”……戳中了很多人的软肋。面对青春叛逆的孩子,家庭教育无力之时,一些人打出“传统”的旗号,让很多家长失去了辨别力。

  ——人民日报《谈女德班和豫章书院事件:别让传统文化蒙尘》

  而这些家长,当初也是按着书院的要求,或打着旅游旗号、或借着走亲友的理由,将孩子诱至书院。可以说,孩子是被家长骗去的,家长则是被豫章学院的名头、“国学修身”和“心理辅导”骗去的。

  ——与归《把八百年“豫章书院”办成戒网瘾学校,是一种怎样的堕落》(新京报)

  (二)政府问责

  监管缺位,是否渎职不作为?

  豫章书院敢于如此有恃无恐地暴力体罚学生,当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有无渎职、不作为?也值得追问。若有,显然也需要追责。据新京报的报道,今年6月23日,青山湖区教科体局在回复江西省教育厅信访工作平台上一封《豫章书院虐待学生》的信访件时,就曾表示,投诉内容不属实。而在10月30日晚,南昌青山湖区表示,豫章书院确有罚站、打戒尺、打竹戒鞭等行为和相关制度。

  非但如此,豫章书院修身学校还于2014年获得南昌市区检察院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的挂牌,并成为江西省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还是南昌市民办公助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阳光学校。这些身份和荣誉,现在看来极不相称,成了一种莫大的讽刺。

  豫章书院停办,但追究法律责任不能停。如今,南昌市青山湖区方面已承诺会依法追究书院方面的责任,但有关监管人员的责任也需要同步查清、同步追责。如此,才算是对社会有个完整、负责任的交代。

  ——邓学平《豫章书院:你这不是教育,而是涉嫌违法犯罪!》(新京报)

  禁绝暴力“戒网瘾”更需要地方政府认真作为。有的暴力“戒网瘾”学校竟能获得办学资质,足见审核与监管之失,追责自然要从办学者上溯到主管部门。有的学校缺乏办学资质却能长期存在,同样暴露了监管部门的疏忽。

  保护未成年人,不能停留于口号。暴力“戒网瘾”学校已是戕害未成年人的“毒瘤”,亟需对它们来一轮“大扫除”。只有让不法牟利者和监管失职者付出足够的代价,才能消除这门黑心生意。

  ——澎湃评论员西坡《别让豫章书院跑了》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够

  而豫章书院的暴力,你要说学校老师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学校认可家长把学生从公立学校送去这种地方,就是责任转移。在现有待遇下,学校和老师不愿意也不会在承担管理成绩落后且不服从教师的学生。

  很多人以为这种暴力机构可以解决校园霸凌。其实资本看中的不是他们多差而是他们多有钱。这些家庭一年需要付出几万的费用,而那些家里没钱的霸凌孩子依然会留在九年义务学校。

  我们不能苛责学校,因为即使这样,当下学校老师们也承担与其待遇很不符的工作量。

  归根到底,还是对教育的投入不够。加大教育当年的投入,虽然不会杜绝这些现象,但是会有力缓解这些现象。每在基础教育上多投入一块钱,平均每个家庭,特别是中下层家庭就可以节省十块钱的教育支出。

  二十年前,我们跟孩子这么说:没钱?没钱还不去读书。

  二十年后,我不希望跟孩子这么说:没钱?没钱你读什么书!

  ——无聊大师《如何看待央视报道“豫章书院事件”?》(知乎网)

  (三)家长问责

  愚昧可悲,逃避自身教育责任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尽管传出这样的虐待孩子的丑闻,但是这些孩子的家长却是自愿把孩子送到这里来的,或者串通豫章书院设计抓捕自己的孩子,甚至在媒体曝光的时候,还为豫章书院进行辩护,称这是为了孩子好,更好地教育孩子。他们声称,自己也是对孩子没有办法了,所以才会把孩子送到这个地方,希望孩子能够懂事一点。

  虐待孩子,已经令人触目惊心,而家长们的做法,更是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悲。可笑的,是这些家长的愚蠢,可悲的,是这些家长的无知与无奈。

  棍棒底下也许能出孝子,但出不了善良。更何况是别人的棍棒,这些家长就是说白了不想负责,找个能管事的地方管住孩子,自己该干嘛干嘛潇洒自由,至于孩子,有别人管着呢?

  连动物都知道生下孩子会舔,会疼,这些家长的做法,简直禽兽不如,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就应该去学习,应该有点耐心,科学地管教,实在不行,花同样的钱,还不如雇几个保安看管好孩子,也比把孩子丢在这里好。

  这些家长,根本就没有把自己的孩子当人看!只是当成了自己的私有物品,可以随意转卖,抛弃,赠送,何曾想过人性与爱?

  ——刘小松《豫章书院事件:你都放弃了自己的孩子,凭什么别人要爱他》

  家长所谓修正错误的手段是再度伤害

  中国青年报对曾经接受过“电击疗法”的青少年进行过采访,其中大部分人在出来之后都会极度缺乏安全感。疏于教育本身已经是一个错误,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所谓的修正错误的手段就是一种再度伤害。这样的家长本身在教育孩子方面就是不成熟的,恐怕孩子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家长的附属物,只要孩子做了家长认为好的、对的就是好孩子。而有类似想法的可能不止这些极端的家长,现如今也有很多父母疏于对于孩子的个体教育,父母的确给予了孩子生命,但同时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享有对于自己的事情做主的权利,享有基本人权。家长需要做的不是支使、强制要求或简单干涉,家长需要给予孩子平等的教育与合理的建议、指导。

  教育为何,是为人父母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给予生命只是较基础的部分。也许当有整天父母都懂得教育孩子时,豫章书院这样的机构才能够真正被取缔。

  ——吴荻《豫章书院事件:家长所谓修正错误的手段是再度伤害》(红网)

  安放在孩子旁边应该达到的标杆你能做到吗?

  我们总是试图按自己的愿望塑造孩子。让他懂事、听话,青春期也能对异性免疫,不沉迷游戏,好好吃饭不爱零食,锻炼身体不爱偷懒,永远有一个你应该达到的标杆被安放在孩子旁边。

  扪心自问,作为成人的我们能达到吗?有没有明知要早起,还在熬夜追剧,有没有明知要减肥,还在大快朵颐。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更大一点,又有多少家长,自己沉迷网游,无法克制欲望,豫章书院事件之后,有网友评论,“有没有给家长办的书院,酗酒、赌博、出轨,也都送进去好好接受教育”。

  ——搜狐教育《豫章书院事件反思:该让孩子学会和欲望共处》#p#副标题#e#

  四、教育问题反思维度

  (一)关于差生教育

  严禁成年人在“为他好”的名义下,去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姚建龙指出:“我反对把有网瘾、心理问题、品德不佳和学业不良的学生纳入类似豫章书院这样披着学校外衣的机构进行干预和矫治,这些本来就是普通学校该管的。如果学生有严重不良行为,符合法定条件,才可以进学校。”他认为:家长应该承担起监护责任,不能把管教孩子的责任丢给类似豫章书院这种学校。这类所谓的学校、书院更不能为所欲为。应该严禁成年人在“为他好”的名义下,去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推行了强制亲职教育,教父母怎么履行家长职责,做一名好家长

  所谓“差生”,为什么父母管教不了?姚建龙指出:“这是学校的管理能力和家长的教育能力有问题,是成年人的无能。不能因为学校和家长出了问题,用让孩子‘吃药’解决,这是基本常识。”如何教育家长?他观察到,国内一些地方已经推行了强制亲职教育,也就是教父母怎么履行家长职责,做一名好家长。

  与其说孩子“生病”不如说“教育生病”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宏艳看来,与其说孩子“生病”不如说“教育生病”,如今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只是关心孩子的分数。

  所谓的“差生”是天生的吗?她做过“网瘾”孩子的研究发现,很多孩子先是现实的“失败者”,之后才有“网瘾”,而不是相反。

  如今的学校与家庭的合作,看似实现无缝对接,实际还有很多问题。孙宏艳认为,家庭成了孩子的“二课堂”,家长也成了孩子的“二老师”。她做了相关调研,家长较关心孩子的问题,始终是学习成绩,健康排在第二位。这背后是教育观出现了问题。

  传统文化教育要在《儿童权利公约》之上

  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体罚性教育吗?在孙宏艳看来,传统文化的因材施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就是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长处。如今的传统文化教育要在《儿童权利公约》之上,比如父母要对儿童成长负有首要责任、保护儿童免受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

  建立“差生”转化教育体系刻不容缓

  有识之士指出,我们的教育改革,应将“差生”的转化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对“差生”的帮扶,不妨利用退休老师资源,建立学生发展中心,点对点地诊断、关爱和帮助这些孩子,避免标签化。同时借鉴香港地区的经验,驻校社工普及率已经达到了,经费由政府增加。目前,上海和北京的一些学校也在试点住校社工的探索,未来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有表示,如果豫章书院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本可以起到拾遗补缺的教育功能。民间若成立高水平教育的机构,就可以实现对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解决大家头疼的“差生”转化问题,类似的豫章书院可以成为一些家庭弥补教育不足的地方,类似的悲剧或将避免。我国应出台详细的教育标准,规范民间力量进行办学,帮助所谓的“差生”,这不是一句空话。

  ——中国青年报《南昌豫章书院拷问差生教育:学校和家庭生病却让孩子吃药》

  (二) 关于应试教育

  旧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迎合时代需求

  我们体制内目前奉行的仍然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它是一种片面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对中国基础教育产生了巨大而不可逆转的影响,人们在一昧地关注孩子智力的同时却忽视了同为重要的品德修养、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劳动技术。

  这种教育方式也被称为填鸭式教育,将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犹如填鸭般,即是鸭子在饲养的过程中养鸭者用含糖量高的饲料塞进鸭子嘴里使其增肥,而其他如鸭子划水生存的能耐等,不会是关注重点。

  这种教育模式的确可以选拔出一批人才,但也将更多的人才拒之门外。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其他指标的不足,而享受不到更好更多的教育资源;另一些“听话”的孩子则因为教条主义过为严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世界上领域的人才不会不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但反观国内,绝大多数的孩子不仅是不热爱学习,并且是更加厌恶、讨厌学习,这更何谈及学术造诣,这也是导致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输出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三)关于家庭教育

  真正能毁掉下一代的,往往是上一代的家庭教育方式

  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培训学校身上,通过培训学校来管教孩子是不靠谱的。与孩子相处时,家长应该放下架子,学会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以春雨润物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等到小问题酿成大祸时,才着急忙慌地找灵丹妙药。

  曾几何时,当游戏机出现的时候,有家长惊呼会毁了下一代。当电脑普及后,家长又哀嚎沉溺网络会毁了下一代。当手游风靡一时后,家长又改口手游会毁了下一代。可从此次的豫章书院事件看,真正能毁掉下一代的,往往是上一代的家庭教育方式。

  ——一波说《豫章书院事件反思,千百年传承的一朝剧变!》(百家号)

  有多少人已经不再认同“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就是害”的教育观点?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有多少人已经不再认同“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就是害”的教育观点?有多少人已经摒弃了“孩子就是要听话要服从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就应该受到严厉惩罚”的教育理念?又有多少人觉知到“孩子的问题首先要从父母和教育者身上反思和检视以及承担责任”?又有多少人意识到那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问题不仅仅是伤害孩子身心健康的问题而是已经侵犯人权触犯法律应该交给“法治”?麻木不仁、不仁不义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

  ——一网民

  监护人即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一个孩子的人格乃至未来

  仔细观察上层社会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其子女的教育环境,再同其他阶级的家长对比,会暴露出很多问题。

  在笼统的教育方式下,确实有幸运儿,确实有跟你孩子出身一样,却勤奋努力考上了、的人,但这毕竟是一个概率,而且是一个很小的概率,倘若聪明地抽离出自身,站在一个较高的视角处对比,你会发现自己始终还被困在囚笼里的原因。而且,在一昧地追求幸运降临自身的同时,你却让自己的孩子抛弃了也同为重要的天赋和兴趣爱好,这是你生来上帝给予你的资本,而你在舍弃了上帝的馈赠后,却想让自己再次被上帝所眷顾,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21世纪新青年《王尼玛爆豫章书院违法乱象,让我们再次聚焦教育问题》

  (四)关于传统文化教育

  兼收并蓄,科学融合,切不可偏执于某一思想中的某一个片面做法

  近些年,随着国学热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学生教育,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作用毋庸置疑,需要给予肯定。但在运用时,前提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要把握精华,更要注重融合。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为例,二者都是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髓,但二者之间的思想理念却截然不同。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一直占主导地位,提倡德治、中庸、和为贵等思想,主张用教化和修养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而法家思想则不同,法家重视法的作用,主张使用客观的、具体的、强制的法律,通过铁面无私的奖罚制度,实现对人性的约束。两种不同的文化思想,都有其优势所在,在具体应用时需要做到有效融合,加之人性的特点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组合,尤其是面对学生,决不能生搬硬套,偏执于某一思想中的某一个片面做法,甚至走向极端。

  可见,在将传统文化中百家争鸣的思想应用于现代教育中时,要持谨慎态度,做到兼收并蓄,科学融合,切不可偏执行事,否则将会给学生教育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长青基石商学院《从豫章书院事件透视现代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应用》

  (五)关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教育市场的较突出矛盾,在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过去人们是想上学,现在人们想上好学。”正如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十九大会议上所谈及。随着社会整体收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增强,教育,正在走向消费升级。目前,教育市场的较突出矛盾,在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好的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而二、三、四线城市却相对供给不足。教育资源空间分配不均,主要受限于地区发展、薪资状况等因素,短期内显然无法均衡分配好的教师资源。但目前线上教育受到的大力支持,并且互联网是一种廉价的知识传播方式,这一个问题正在很好的被解决。

  ——21世纪新青年《王尼玛爆豫章书院违法乱象,让我们再次聚焦教育问题》

  (六)关于公民责任与担当

  不做沉默的大多数

  说句实在话,如果“机关”真的是沉默的,我们可能根本看不到这些报道!另一方面,如果“机关”现在不“沉默”,我们也看不到这些报道。出人命的是民众,受伤害的是民众,挣扎着的是民众,但,沉默的大多数,恰恰是民众。如果说,那些伤害我们的事物,如熊熊火灾,如涛涛水灾,那么,每一个我们——麻木不仁不去检视和反思以及勇于认领自己的责任的民众,则是那熊熊火焰的其中一缕!是那涛涛覆水的其中一滴!!

  如果我们能够觉知到我们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去检视和反思我们在“助纣为孽”中的责任、以及伤害发生时的麻木不仁、以及对政府和体制的责任的督促和促进的责任——如果我们能够觉知到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并勇于承认并认领它,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将不会是我们所抱怨或不满的这个样子,它将开启一个不一样的篇章。

  ——一网民

  多维思考

  1.豫章书院事件为何引发网络的口诛笔伐?豫章书院的铁网黑幕是怎样形成的? 谁之罪,谁之责?披着国学外衣的“戒网瘾”学校为何层出不穷?

  2.有说:与其说孩子“生病”不如说“教育生病”。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豫章书院事件折射中国教育哪些问题?

  3.有人说:真正能毁掉下一代的,往往是上一代的家庭教育方式。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作为一个学生,在豫章书院事件中,你感触较深的是什么?你从中受到怎样的教育与启发?

  5.曾在豫章书院修身学校呆了三个月的刘鸿在豫章学生维权群里宣布,决定起诉自己的父母。你是否赞同他的决定?请说说你的理由。

  6.近些年,随着国学热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学生教育。你对现代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包括“国学热”有怎样的认识?

  7.现实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学会做聪明的抉择,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广度和视角高度,学会如何在生活当中权衡利弊是一个人的智慧,而这轻重如何把握,就决定了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冲突问题,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2018年西安高校寒假放假时间是什么时候?较长60天较短18天! 下一篇:西安市中小学放假时间公布!西安小学2月3日,普通中学2月10号放寒假,3月3日报到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