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哀!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扬出差中车祸去世!
教育新闻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09-28 14:17:12

  较近几天,狠跺世盛都在为一名教师的去世而沉痛哀悼着,他就是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扬老师。2017年9月25日,钟扬教授在去内蒙古出差的途中,遭遇了车祸,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3岁。如同一颗种子回归大地。大家随着伊顿教育小编一起来看一看钟扬老师精彩而又默默无闻的一生吧!

  他叫钟扬,是的植物学家,也是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从教30余年,援藏16年,采集4000万颗植物种子,冲刺红树林种植北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从事的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带领团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很多被存放在和上海种质库的冰库里,可以存放100年至400年不等。

  2017年9月25日,钟扬教授在去内蒙古出差的途中,遭遇了车祸,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3岁。如同一颗种子回归大地。

  “不希望是真的!”钟扬教授突然逝世的消息一传开,无数人为他流泪,并回忆与他相识交往、受他指点感染的点点滴滴。心爱的老师突然离去,众多学生不忍相信,前往他的办公室缅怀,很多人哭出了声音。整个高教圈流传开纪念他的文章,人们转发着他生前的拍摄的视频,一片哀思!

  这位老师究竟有怎样的人生履历。为什么他的离去,让无数学生与同仁如此悲痛?让无数人为他落泪?

  身为同行,老师们,我们可以向他学习些什么?

  中教君带着满心的悲痛,为您讲述。

  让我们先从这段5分钟的短视频,了解他的执着——

  《播种未来》(强烈分享)

  (2013年拍摄的钟扬教授事迹微电影《播种未来》)

  本可以安逸地生活,

  他为什么要去援藏?

  钟扬是位履历不凡的老师:

  15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曾经留学日本、任职中科院、到美国高校开展合作研究,2000年加盟复旦大学……

  本可以安逸的生活,但他却对地球“第三极”产生了浓厚兴趣。2001年起,他只身前往青藏高原,寻访植物标本,探寻生物进化的轨迹,从此与西藏结下不解之缘。

  本来可以安逸地生活,为什么要去援藏?

  因为,援藏不仅是奉献,也是学习!

  “去西藏,与其说是支援,不如说是学习。因为对研究生物学的人来说,西藏就是世界的第三极,是我们较重要的财富。”钟扬说。

  他每年待在西藏过150天,除去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钟扬把大多数的时间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钟扬待在西藏,并不仅仅是奉献自我,他还认真去学习藏语、了解藏族的文化。他曾说,“很多人30多岁就不学习了,反而逼着自己的孩子学这学那。我要一直保持热爱学习状态,没人规定援藏干部要学藏语,但是可以用藏语是表达尊重的较好方式。现在我已经能听懂四分之一了!”

  因为,西藏不仅需要自然学家,还需要教育工作者!

  “在漫长的科考途中,我深深地觉得,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钟扬教授说,如果想可持续地促进西藏地区的生物学发展,就需要培养人才,为西藏打造一支科研“地方队”。

  钟扬教授曾说:“我想带出一批博士生团队,探索一种高端人才培养的支教模式,帮助西藏形成人才培养的造血机制。100年后我肯定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我的学生们还在,他们早晚有整天会发现那颗改变我们命运的种子。”

  对钟扬来说,进藏不仅是“人在”,更是“心在”。“刚到西藏的时候,我用了整整5年来克服高原反应。后来体检时发现高原环境还是对心肺功能造成了损伤。”他曾说。

  但是,不管身体有怎样的不适,他都不会退缩,因为他深信,“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对人类的挑战。”

  “援藏,不仅是奉献,更是与当地师生一起,探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钟扬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p#副标题#e#

  作为老师,

  他为什么能得到每一位学生的真心?

  钟扬常说,“教师是我较在意的身份”,他把自己的每个学生都看成一颗宝贵的种子。

  中教君听说,钟扬老师是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人,不仅是富有敬业精神,而且对学生、对同事都怀着赤诚的爱。

  因为,他爱着每一个孩子,甚至每个学生都吃过他做的饭!

  十几年来,钟扬坚持身体力行带学生到野外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在阿里地区的一次野外考察中,一名学生因缺氧昏倒,钟扬协助为他吸氧。半夜里,连续几天极度劳累的钟扬也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

  学生挣扎着拔掉氧气管,往他鼻孔里插,钟扬一把抓住学生的手,笑着说:“别动,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这么不讲卫生,快点插回去!”钟扬以自己的幽默方式照顾自己的学生。在高原反应下,只为让自己的学生可以更舒服一些。

  那一夜,没有人知道钟老师是怎么熬过去的,但是等到朝阳升起,他又有说有笑地与学生们踏上了征程。

  的学生都吃过他做的饭,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他宿舍里住过。多少个野外考察的清晨,都是钟老师冻得嘴唇发紫、忍着身体不适,赶早起来为大家生火做饭。

  曾经,他将一名患肌无力的学生毅然收为自己的博士生。这名学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完成后说:“我今天很激动,特别要对钟老师说一声谢谢!他的胸怀,像青藏高原一样辽阔,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坚强与拼搏,看到了对生活和事业的挚爱。我期望有整天,也能到青藏高原去!”

  因为,宁可自己工作累一点,他也要尽可能方便学生!

  作为研究生院的院长,他推动设立了研究生服务中心,全天服务12小时,一年365天无休,较大限度地方便研究生办事。他还推动创立了研究生论文指导中心、研究生FIST课程等重要项目,想方设法满足研究生的学术发展需求。

  “宁可我们工作累一点,也要尽力方便学生”,钟扬说。

  钟扬的同事和学生给他总结了两个特点——“切换”和“断点续传”。钟扬说自己的睡眠很好,在出租车上5分钟就可以睡一觉,他睡眠效率之高有个小故事:有一次他批评研究生做的论文,那个学生就一直低着头,钟老师讲了5分钟突然没声音了,学生一抬头才惊讶地发现老师已经站着睡着了。

  他的心里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身兼复旦大学、西藏大学两校博士生导师的他,指导了藏族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和哈萨克族第一位植物学博士。

  他认为,西藏的学生熟悉当地生物分布,如果受到良好科研训练,完全能做出成果。

  上千种植物、4000万颗种子,

  他究竟想给未来留下什么?

  上千种植物、4000万颗种子,为什么他要收集这些种子?

  因为“需要、人类需要”,因为他要送给未来一份礼物。

  保护和研究西藏地区的植物资源,盘点“家底”是基础性工作,这不仅需要野外考察,还需要收集种子。

  因为,保护和研究植物资源,盘点“家底”是基础性工作

  保护和研究西藏地区的植物资源,盘点“家底”是基础性工作,这不仅需要野外考察,还需要收集种子。

  每个样本都要收集5000颗种子,因此仅是野外考察,要收集一个样本就要在高原上至少走50公里路。然而钟扬乐在其中,不辞辛劳。

  十几年来,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滚滚流淌的雅鲁藏布江边,到处都留下了钟扬忙碌的身影。在艰险的盘山路上,他多次看到过往的车辆冲出路基,掉下悬崖;没有水,就不洗脸;没有旅店,就裹着大衣睡在车上;大雨、冰雹从天而降,就躲在山窝子里……藏族同事给他起了个特别的名字:钟大胆。

  一次,钟扬发现了一种和平原上的毛桃完全不同的西藏毛桃。为了收集样本,他在高原上想办法釆摘了两麻袋毛桃。把桃核剥出来是件麻烦事,如果用机器轧,会损坏毛桃种子的完好度。钟扬发动课题组人员到他的办公室,动用牙齿的力量,花了3天时间,终于把5000颗酸涩而坚硬的毛桃啃成了核。

  因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种子殿堂令人震撼不已,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其中40%的种子都是钟扬提供的。钟扬和他的团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很多被存放在和上海种质库的冰库里,可以存放100至400年不等。

  钟扬说:“这些种子可能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才能发挥作用、造福人类。生物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我们所做的可能是整天到晚采种子,眼前没有经济效益。但因为需要、人类需要这些种子,我们这些做基础性研究的人,心里想的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钟扬乐观和认真的态度,让每个人都为之动容。但是,高原生活遇到的种种困难只有钟扬自己知晓。十几年不知多少次进出青藏高原,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连续奔波探查,长期的高原生活和过高的工作强度,使个子高大的钟扬心脏肥大、血管脆弱,每分钟心跳次数只有44下。

  “生命都有其结束的整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整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这是钟扬生前的告白。他把一生献给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在祖国大地燃烧出生命的亮度与热度。

  他虽然不在了,但他留下的那些种子,终将会孕育出无数新的生命。

  向钟扬老师致敬!

  向每一个为梦想而活的人致敬!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高中教室装监控,家长通过手机监视孩子学习状况,大家怎么看? 下一篇:西安又多了一个学校!黄冈中学分校——西咸黄冈实验中学泾河学校介绍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