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误区|不要总用成人的思维模式来与孩子进行交流
家庭教育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09-25 18:10:35

  有很多父母都有有这样的困惑:道理讲得很透彻,故事讲得很感人。可现实是,孩子越听越烦,越听越抵触,说了半天话,根本没用。很多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教育孩子方面却很失败。对此去参加与小编提醒各位家长: 不要总用成人的思维模式来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是很多人教育孩子都踏入的误区。
 

家庭教育误区|不要总用成人的思维模式来与孩子进行交流

  来看这则真实的小故事:

  丈夫小张,硕士研究生,学计算机的;妻子小李,重本毕业,学文学的,可就是这样一个高学历家庭,却在教育上履履受挫,被11岁的孩子折磨得无可奈何。孩子有贪玩儿、做事疲沓、丢三落四一些毛病,他们总是耐心说服教育,讲励志名言,从事情的原因、本质、症结、未来的影响上循循上诱,孩子不仅没有很好的改掉毛病,还越来越抵触。后来请教一位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妈妈,得出的答案竞然是“话太多,你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了教育的效果。”这怎么可能呢?

  其实, 再精典的名言重复十遍在孩子眼里就是有用的废话,再励志的故事讲述三遍就是在考验孩子对你的耐受力。 父母信奉的精典语录可能与孩子心中想听到的话完全“不同频”, 父母忽略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 事情不是说服的,而是感受出来的。你讲的越多他越反感,你越励志他越没有斗志,你越激进他越没劲。因为你低估了 孩子 的智商,你以为他不懂,你认为有道理,这 很多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试图靠说服来达到教育效果。

  雅斯贝尔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的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说服教育只是教育手段的一种,但较能产生效果却是身教,言教之外父母的影响力。记得任正非的父亲在讲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有句话耐人寻味:要用行动来教育孩子,口号、理念、精神、说法、哲学,都需要呈现在现实的生活中才有意义,而这后来也成为了华为精神的,但是很多父母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却总试图用说教来纠正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

  “励志鸡汤”----自己没出息却老用励志的话来鞭策孩子

  想用鸡汤“灌晕”孩子,只有两点:一是你认为“鸡汤”更有用,你的话不管用;二是你的能力不如“你的语言”。失败不失志,你却总是语言的魅力大于行动的魄力,鼓励孩子学习你却从不看书;告诉孩子要有时间观念,你却一个小时出不了门;希望孩子做事要果断,你却在为孩子办事时犹豫再三。所以当你慷慨激昂宣讲如何励志与你的懒惰形成巨大反差时,孩子就对你讲的话持怀疑态度,甚至根本不当回事儿,教育效果自然就会“打折”,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感。较好的办法就是:说得再好,不如做出样子。#p#副标题#e#

  “重复刺激”----同样的问题不断反复的强调他的重要性

  “重复刺激”实质就是别无他法,只能一次又一次实施猛烈的语言攻击。孩子身上总或多或少有毛病,但是父母总是把孩子身上的问题看得比成人重,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诸如孩子学习不上进,你会从三皇五帝谈到当代社会,甚恐不能罗列出名人成功故事,毫无节制地讲述同班孩子的何等,并且不厌其烦,不断重复。其实,当你讲第一遍的时候,孩子基本就懂了,第二遍他就已经警觉了,较重要的事情也不过三遍。三遍过后没有效果,需要立刻转换思维,靠其他方式解决问题 千万不要图一时“口爽”,“伤口被刺激一下,会感觉疼;两下,会受不了,第四次可能就麻木了”。问题点到为止,直接明了,收效往往更好。
 

家庭教育误区|不要总用成人的思维模式来与孩子进行交流

  “夸大事实”----总是把事情后果讲得过于现实的严重

  父母怕不能警醒孩子, 总是 期待用恐惧 感、危机感 来逼迫孩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而这个问题多发生在有文化的父母身上 例如孩子不小心掉了一件东西,隔两天又犯了同样的错,父母多半抑制不住内心的气愤在,于是你会告诉孩子,这种习惯不好,再这样下去,在工作中会丢掉饭碗;如果成了家,会夫妻感情不好等等,甚至引经据典型,从成人的角度,你分析得不无道理。但是对于孩子,直接明了产生的效果往往更好。另外落,掉东西虽然不是件好事,但事情真没有那么夸张,有几个父母没丢过东西了。但当你源源不断从嘴里输出那些危言耸听的大道理时,孩子的年龄阶段认识问题的能力,只会认为你是小题大做,并不能真正引起思想上的重视。有时就事论事,真实地告诉孩子这件事本身的好与不好比延伸更多的大道理,往往更能让人印象深刻。#p#副标题#e#

  “选错时机”----总在孩子快乐玩耍时宣讲你觉得有用的话

  孩子正在玩游戏,开心的时候,你突然想起了他几天前犯的一个错误,正好孩子没事,准确地说,应该是此时孩子没有学习,你认为抓住了机会,于是发挥自己语言上的优势,滔滔不绝讲述大道理。换位思考,你正在吃饭时有人拎着臭气熏天的死鱼在你面前晃来晃去,你舒服吗?这个时候,孩子不生你的气或者根本就不听就不正常了。话不是越多越好,该闭嘴时要学会保持沉默,选对了时机说话,胜过千百次的教诲。

  “成人思维”----总用成人的思维模式来与孩子进行交流

  现在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对问题的理解与成人是有很大差异的。例如毕业留言,现在的孩子是这样的:学长,加油,时间紧,不多话,明年同学会见;若干年后同学会在哪里见面,孩子的答案是“待定”;若干年以后会我们变成怎么样,不是成人常用的赞美语言,而是该怎样就怎样。只有孩子跟孩子扎堆时,才是他较真实的语言表达。父母可以去听听,看看能不能听懂,是不是特别有趣。父子、母子间较好的交流,不是用你认为较动听的语言去打动孩子,而是尝试学习用孩子的语言方式去沟通。

 

家庭教育误区|不要总用成人的思维模式来与孩子进行交流

  每个家庭的教育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但试图用语言来解决问题无疑是一种不好的选择,只有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孩子才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 如美国第威夫人讲 :“时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们,大家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品德,与他们的成绩单没有关系 。没有感觉、感情和感知的言语是空洞的,仅仅是词语而已,说的人如此,听的人也如此。真正的语言是有感觉、感情和感知的。美国教育界流行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我做了,我懂了。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自我教育从自我认识开始”,只有笨拙的沟通者才是喋喋不休,较有效的教育往往是较简单的沟通。不知道是不是有父母和我有同感,我也想知道这样的情况在什么家庭容易出现呢?是高学历家庭的普遍现象吗?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家庭教育
上一篇:家庭教育竟然也有委员会?山西成立了家庭教育委员!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家庭教育也需跟上时代的步伐,“原力”觉醒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