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中鲁迅文章数量惹争议,顾明远:语文课本中不能没有鲁迅
小学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09-21 15:31:23

  我们在中小学时代的语文课上都学过鲁迅先生的文章,鲁迅先生的文章文笔辛辣,观点独特向来都是语文考试出题的热点。于是乎也就有了这么一句老话:“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关于鲁迅的文章在语文课本中的数量,一直都是教育界争论不断的话题之一。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经验丰富教授顾明远先生指出,语文课本中不能没有鲁迅。下面大家和伊顿教育小编一起来看看顾明远先生还有哪些看法吧!

  我不是鲁迅研究者,也不是语文教师。因此我谈鲁迅语文教学,可能说不到点子上,但与鲁迅也有点关系。

  鲁迅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就像唐诗中如果缺了李白、杜甫,就缺了那个时代的文学。中学语文教材中不能没有鲁迅。鲁迅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是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夕。鲁迅唤醒民众的呼声,是民族的心声。所以他死后,民众在他的灵柩上盖上民族魂的旗帜。

  我对鲁迅语文教学有几点初浅的意见。

  语文课本中不能没有鲁迅

  因为鲁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鲁迅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的文化经典,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在我们强调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内容就包括近现代革命传统,而鲁迅代表了一个时代。

  正如郁达夫在《怀鲁迅》中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较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至于选多少篇,那是次要的问题,当然也应确保有数量。#p#副标题#e#

  除了学习优美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鲁迅

  因此,要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来理解鲁迅的作品。

  有人说,鲁迅的时代离我们远了,现代的孩子不能理解了。这不对。孔子离现代更远,李白、杜甫离我们也很远,我们语文课本中总要有他们的作品。因为他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是经典。

  我们学外国文化,总也离不开莎士比亚、伏尔泰、歌德、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也是因为他们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

  要结合学生实际,由浅入深

  过去总以为小学生读不懂鲁迅的作品,实际上,鲁迅有不少作品适合小学生阅读。

  许多作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如初中教材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社戏》《风筝》《阿长与〈山海经〉》《雪》,高中教材选的《纪念刘和珍君》《祝福》《拿来主义》《未有天才之前》《药》《春末闲谈》等文章,文字优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很适合中小学生学习。

  引导学生课外多读一些鲁迅作品

  课本里选的作品总是有限的,要真正了解鲁迅,还应该广泛阅读他的作品。

  我上中学的时代是旧社会,初中语文读《孟子》,高中读《古文观止》,但我们在课外读了鲁迅、巴金、冰心的许多作品,读了许多进步的文学作品和哲学社会科学作品,这些作品引导一批批学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今年启用的教育部统编语文新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倡导学生课外阅读。在前不久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现在语文教学的问题是读书太少,很多学生只读教材、教辅,很少读课外书,语文素养无从谈起。”他说:“整个教材,课文数量是有所减少的,但是衍生阅读的量大增,就是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所以学鲁迅的作品,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

  鲁迅的文章内容是很深邃、隽永的,需要细细去思考体会。有些内容不是一两个解释可以准确把握的,会有多种解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先下结论,而应引导学生多思考,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体会,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的作品、鲁迅的思想。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小学阶段较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下一篇:新版语文教材先认字在学拼音,引起家长热烈讨论!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