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大汇总(下),直接打印出来就能背!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09-14 17:14:00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开学已经有两周了,小编相信各位高三的同学们已经渐渐的适应了高三的学习节奏和学习压力,在高三一轮复习过程中,对于文科生来说,相信很多同学都头疼历史资料的复习和总结,没关系,伊顿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好了现成的高中历史资料汇总,本文为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的下半部分。同学们只需要打印出来背就可以啦!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a b)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2)内容:①确定了国名 、国旗、国歌等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是施政纲领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意义:为建立新中国作了重要准备。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b)

  (1)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北京。

  (2)意义:①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③为的政治建设逐步展开奠定了基石 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3、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a b)

  1954年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内容:①确定了的性质(人民民主)、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②规定了公民权利和义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机构——和各级人大;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③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原则(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意义: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增加,开创人民民主新阶段

  4、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b c)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确立: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该制度确立。

  意义:是中国政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确立与发展:

  ①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②1954年一届人大——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成为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③1956年,“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意义: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之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历史条件:①统一的多民族长期存在 ②民族分布的特点决定 ③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和命运

  确立过程: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确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到1965年成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意义: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愿望,增加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a b)

  (1)对公民的民主政治、人身权利和尊严的践踏。

  (2)对根本政治制度的严重破坏

  ① 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③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④民主党派人士受到严重的人格侮辱。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a b)

  主题报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中共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内容: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为中心)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④重大决策:改革开放

  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党和历的伟大转折。②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的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b b)

  1、1980年,邓小平《党和领导制度的改革》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2、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宪法:1982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

  3、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7年,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任务;1999年,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的方略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下来。

  4、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以宪法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极其实践

  1、“一国两制”的构想(a b)

  (1)提出过程:

  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②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主张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③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④1984年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报告会议》通过,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2)含义: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①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构想;②是实现祖国统一的较佳道路;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为国际上解决争端提供新途径。

  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a b)

  (1)香港回归

  ①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

  ②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1990年,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④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① 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②11999年12月20日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港、澳成功回归的原因:

  ① 前提(根本):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②群众基础:港澳同胞渴望回归

  ③关键: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 ④法律依据和保障:联合声明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4)港、澳回归的意义:

  ①国内: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②国际: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b c)

  ①1979年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开创了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②1980年后,海峡两岸交往不断加强,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交流日益频繁。

  ③1992年,“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④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通过,以推动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⑤1995年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p#副标题#e#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 c)

  过程:①首次提出:1953年,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②进一步阐释: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 ③较终定型: 1955年亚非会议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②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2、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a b)

  (1)日内瓦会议(1954)

  意义:①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亚非(万隆)会议(1955)

  意义: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同指:共同的愿望和要求——发展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异指:社会制度、意识形态)③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万隆精神”)。

  5、2 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冲刺

  1、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 b)

  原因:①亚非拉纷纷独

  立,支持中国恢复合法席位 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逐渐破产。

  ③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增强 ④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概况: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①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②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

  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地位进一步增强。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2、中日邦交正常化(a b)

  实现: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

  影响: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

  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3、中美关系正常化(b c)

  进程:

时  间

事    件

意    义

1971

美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

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1971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1972

尼克松总统访华

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

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1979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影响: ① 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困境,出现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5、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研究与成就

  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a b)不结盟政策

  2、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会晤(a a)

  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江泽民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

  作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发大的建设性作用

  3、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a b)

  建立:①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上海五国机制”。

  ②2001年,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性质)一一“上海合作组织”

  模式: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意义:对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一轮复习
上一篇:陕西考生不同分数段分别能报考哪些学校?高考大数据告诉你! 下一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大汇总(上),直接打印出来就能背!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