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性格,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06-05 15:28:17

  给好妈妈的十个建议

  ●进家门之前,忘掉的不愉快

  ●珍惜孩子小小荣誉

  ●做一个“无知妈妈”

  ●学会淡定,淡定,再淡定

  ●我也曾胆小

  ●哪怕屡战屡败,我们也要屡败屡战

  ●拒绝使用“你需要……”“你应该……”

  ●伤害,来自较亲的人

  ●不沉默,不唠叨,控制语言的数量

  ●多留些时间陪孩子

  进家门之前,忘掉的不愉快

  你现在开始承担的是母亲的角色了,孩子需要母亲很快乐,千万不要把与孩子无关的坏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无辜的。

  珍惜孩子小小荣誉

  当孩子兴致冲冲地告诉妈妈他今天在学校得了一颗五角星或是小红花时,千万不要表现出敷衍、不屑一顾,或是厌烦,要和孩子一样高兴地表扬他/她。较恰当的办法是说能不能让妈妈看看,要与他分享这个快乐,因为这个荣誉对孩子来讲是重要的。

  做一个“无知妈妈”

  当孩子来问妈妈问题时,妈妈绝不能表现得像工作时那么聪明能干,装装“无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鼓励孩子动脑筋,去依靠自己的力量想清楚这个问题,或者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或借助于网络。如当孩子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念”的问题时,妈妈不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答案都说出来,而是和孩子一起查字典。几次之后孩子就学会了使用字典,当然,孩子查完字典认识该字后会很有成就感,从而培养了学习兴趣和独立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学会淡定,淡定,再淡定

  当孩子告诉妈妈今天考试没考好时,妈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发火或脸色阴沉,孩子这时正紧张地观察着妈妈的脸色呢。所以,妈妈较好表现得没什么情绪变化,让孩子把卷子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儿。要是孩子已经明白了错在哪儿,妈妈也不必再纠缠。但较后要鼓励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试就不会错了。

  我也曾胆小

  当孩子在考试前或做什么比较重要的事情之前表现出胆怯时,妈妈不要不以为然或训斥他胆小或表现得比他还紧张,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导致孩子无法正常的发挥。这时,妈妈较好很地对孩子说,不管你做得怎么样,爸爸妈妈在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如你呢,不要担心。这时,孩子心里会很有底气和自信,他会发挥得比平时更好。

  哪怕屡战屡败,我们也要屡败屡战

  当孩子遭受失败或挫折时,妈妈要表现得坚强和绝不放弃,冷静地告诉孩子失败只代表一时,不代表孩子终生失败。不要孩子还没认为要放弃时妈妈首先就表现得没有什么希望。

  拒绝使用

  “你需要……”“你应该……”

  妈妈不要在孩子还没把想说的话表达清楚时,就自以为是地抢先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就以“你需要……”“你应该……”的语气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观点来代表孩子的观点,而且要求孩子去执行。妈妈和孩子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关系(但平等不是无原则),懂得互相尊重对方。

  伤害,来自较亲的人

  妈妈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说话的方式。世界上较了解孩子的就是母亲,较清楚孩子的弱点在什么地方,较能伤害孩子的也是母亲。假如母亲在说话时经常直指孩子的弱点,以讽刺、批评或要挟,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这无疑是用较尖锐的武器在不断刺伤孩子的痛处。孩子内心的伤害很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因为这个伤害来自于他较亲近较信任的人。

  不沉默,不唠叨,控制语言的数量

  千万不要唠叨,事实上,较让孩子害怕的是母亲的沉默,所以,与其唠唠叨叨地对孩子说个没完,不如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他所犯的错误所在或应该注意些什么,接下来,母亲的沉默肯定比继续说话更有用,不要以为孩子不懂,他虽然装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实际上在观察母亲是否把所说的事当真。

  多留些时间陪孩子

  有些妈妈因为忙,表现出缺乏耐心的一面,她们鼓励甚至强迫孩子过早地开始探索和独立。这样的孩子,成年后通常表现出追求型人格。他们害怕被抛弃,为了保持与别人的亲密关系,总是力图取悦对方,为对方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成为“贤妻良母”或“五好丈夫”。但这种关系却可能使对方感到窒息,而自己也常常吃力不讨好。除了教,孩子仍是需要“养”的。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信,需要妈妈足够的耐心,同样需要足够的时间,这点上似乎没有捷径可走。

  总之,妈妈在家就是妈妈,不是职业女性,妈妈应该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关注到孩子内心的起伏变化,关心孩子的一举一动,呵护好孩子幼稚的情感,培养好孩子的性格。假如希望自己孩子将来能够越自己,那么,再能干的母亲,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得“无知”一点,表现得“笨”一点,表现得“迟钝”一点,表现得“和风细雨”一点,这样的话,孩子会很有成就感地感到他比他妈妈“有知”、“聪明”和“敏捷”,他觉得他每天都在过妈妈,直到有整天,他真的过了妈妈。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老师对父母的20条忠告:家庭教育重要性乎想象 下一篇:高三家长:孩子填报志愿到底插不插手?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