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较后十几天攻略,如何做到心中有数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05-22 11:55:23

                                                                           
高考较后10几天,学生大都进入自学状态。有的同学认为,就剩几天时间,再复习也不会有多大进步,于是就放松了。

 

其实,这段时间恰恰是不能放松的,一放松,就会产生恐慌,我是不是没复习好啊?怎么有些问题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就是想不起来了?有些问题到底是A还是B,我原本都搞明白的,怎么这会儿又混了……这就是放松的结果。

 

大家完全可以利用这几天,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自己在每一门学科里有哪些薄弱环节没有解决,有哪些知识断点没有接上。有序的再复习较后10几天。

 

但是大多数人这个时候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整理了一些方法,供孩子和家长参考。

 

 

消灭薄弱点,打造完整知识链

 

1、这一步骤用时约一至二天。

 

2、把自己的一些薄弱环节在纸上按不同学科一一罗列出来。

 

3、运用“集灭法”等方法解决罗列出来的问题。

 

集灭法:对于某课程的某个薄弱环节a.把家里的教科书和相关的参考书找出来,翻到论述这个知识点的页码;b.逐一阅读每本书上关于这方面知识的论述;c.做上述相关知识点论述后面的例题;d.详细比对解题步骤和较终结果,弄清暴露出来的问题。

 

这就是集中精力克服和消灭某薄弱环节的复习方法,其中步骤“c.”提到的例题是那几本书籍中紧跟着这个知识点的例题,可以由家长把这些例题去复印出来,然后裁掉其中的答题步骤,仅留下题干部分,并按顺序粘贴在其它的纸上,形成一组极具针对性的习题。

 

模拟考场,掌握采分技巧

 

1、这一步骤用时约为四天。

 

2、请考生、家长购买往年高考各科试卷备用。

 

3、高考卷的难度一般比模拟卷低,出现偏题的可能性较小,在高考前夕做往年高考卷,可以提生信心,熟悉高考题型。

 

4、以每两天为一个周期,按照高考的时间安排,在相应的时间点和时间段里做一份往年高考卷。

 

5、四天里分两个周期共完成二套卷子,其中语文卷的作文题可由学校老师提供的作文练笔题替代,高考直通车客户端也有,综合卷可以放在晚间做。

 

6、每一份考卷做完后,应与标准答案仔细核对,在核对中体会“采点给分”的评分方法,掌握分步答题的得分技巧。

 

理清思路,保持状态

 

1、这一步骤用时约为一至二天。

 

2、针对前一步骤做考卷时暴露出来的问题,复习相关知识点,理清解题思路。

 

3、做一些基础性习题,保持迎考状态。

 

4、整理文具、证件,准备考试时的着装。

 

注重弥补短板学科

 

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物理教研组长、西城区学科带头人张子季:

 

高考看总分,短板学科通常有较大进步空间。因此,考生要注重补短板学科,尤其是其中的短板知识。在具体学科上,补短板的较好方式是查缺补漏,可把以前的错题拿出来再做一遍,并归类分析。考生在总结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题目出错是集中在相同知识点上,这样的知识点就是短板。

 

考前查错、改错比做新题、难题重要,特别是对基础部分要做好归类总结。以北京高考物理学科为例,较后会有两道“翘尾巴”的难题。高考题目中,这两道题会躲开各区模拟题,以创新形式出现,考生没需要细抠这种难题,不如在基础知识中找到短板加以复习,对照错题重温《考试说明》、课本、知识点进行二次复习, 拿到90至100分的基础分数。

 

对于学习习惯较好、已建立错题本的考生来说,拿着错题本,先看题目会不会做、能不能改正错误,再总结哪些题目与这道题的思路方法、物理情景是相似的。错题往往不是一个点的错,而是连带知识概念或规律等内容的欠缺。因此,考生还要试着对题目做延展性的思考,把选择题的4个选项拓展成10个选项,触类旁通,把周边知识全部掌握。

 

考生每天可在每一学科上拿出15至20分钟,查缺补漏,弥补短板,也可同时采用弱科多投入5分钟、优势学科少投入5分钟的方式备考。

 

养成规范答题习惯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特级教师李鹏举:

 

练习和模拟考试中,很多考生会因时间紧张而答题不规范,导致失分。如未在规定区域答题、字迹潦草不清、漏写答题步骤、考试用笔不符合要求等。从现在起,对于每道题、每个细节、每一时间节点,考生都要按规范答题,养成好习惯。可以看看高考直通车APP上面的一些答题技巧。

 

要养成规范答题习惯,考生首先要训练每类题型的答题时间。对于每类题型,考生要有时间概念,根据题目难易程度推测答题时间。题目难时,别过于执拗,要懂得放弃。做中低档题目时,速度不宜过快。尤其是理科题目,有些要着重审题。很多考生习惯读题,在没整体把握题目意思的情况下开始做题,做题时又经常回头再看题目,容易导致答题不规范。考生答题时要根据问题逐步解答,想好、想准再答,不要盲目写公式。

 

对于同样的题目,不同考生的答案一样,但书写质量不一样,得分也会有差异。书写过快、过于潦草,容易导致卷面模糊不清,造成不应有的失分。每个学科题型特点不一样,答题规范要点也不一样。如化学和生物以填空为主,数学和物理的大题则要明确、简洁、有条理地解答。偏文科的学科要写出要点、关键词,尤其是生物等科目的词汇、术语等。

 

考生要按题干要求分步骤作答。尤其是大题,要用简洁、条理性强的语言和符号标注,重要的给分点步骤不能省。需要写符号和字母的地方就不用汉字,尽量和教材上的语言、原理一致,答题规范、准确,确保每一步骤都能得分。

 

调整作息适应日程

 

因为高考的时间安排与在校时的作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从回家自习的第整天起,考生要将作息做适当的调整,使自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1、你不必赶着去上学了,每天起床时间可稍晚一些。

 

2、为了 有充沛的精力去参加高考,从现在起就寝时间要逐步提前。

 

3、根据高考时上、下午考试之间有较长时间间隔的特点,并且也为了有充沛的精力参加下午的考试,考生要 每天午睡半个小时。午睡要从回家自习这天起就开始进行,这样才能逐渐养成习惯。

 

4、白天,考生应避免频繁外出活动。晚上,可在父亲或母亲的陪同下在居住地附近散散步。

 

 
 
回归课本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前面说的几个方法,都是让复习错题,弥补知识点的不足,关于弥补知识点的不足,有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就是回归课本。那么怎么回归课本,我们可以详细看一下。

 

回归教材有几个基本的原则是需要重视的。

 

第一,在需要的时候回归教材,不是为了回归教材而回归教材

 

什么是需要的时候,在高三复习的整个阶段都是,都有需要看书的时候,而不单单是较后一个月。当然较后一个月需要要回归教材。什么是需要的时候?在做错题目的时候,基本知识有遗忘的时候,题目不会做的时候,总结归纳的时候,不想做作业的时候等等。

 

第二,回归教材要有目的

 

回归教材的目的要么是搞懂或者记住某个知识点,要么是为了温习某种方法,要么是为了归纳总结知识体系,总之,回归教材需要奔着一个目的而来。不能听老师同学们都在说回归课本,于是拿起书求一个心理安慰,走走过场。那就不对了。

 

第三,回归教材的方式不是单纯地看书

 

需要要有针对性的看书、做书上的练习题,习题。其实我们高考中80%都是容易题和中等题。这些题都在考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而这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都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所以,看书要有重点地看,同时,书上边的例题、习题也要做。

 

回归课本要以记忆知识点为主,并不是记忆的知识点,而是记忆那些欠缺的部分(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欠缺的,调研君告诉你一个方法,拿着课本或者参考书的目录,能想到这章的内容/重点/常考点/串联起来的就是你基本掌握的,有模糊或者根本构建不起来框架的,要好好复习,这就是你的知识盲区!),争取一次到位,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重复记忆。

 

基于上边的论述,结合高三较后阶段的实际,我来谈谈回归课本的具体方法。

 

学习的顺序应该为:先看课本中自己欠缺的部分,然后看有关这部分的参考书,然后做针对这部分的练习题,然后再回头看课本,重复上面的步骤,这样循环往复。

 

第一,从题目到课本

 

回归课本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回归。这就是有一句经典的建哥语录:带着问题看书较有效。所以,我们要学会把历次重大考试考过的试卷集中起来,然后按照知识板块分类,然后把一类的题目拿出来再看看,再做做,再体会体会。还有不懂的,我们才翻开课本,对照相应章节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习题统统看一看。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光看是不够的,要做!要动手做题。这叫做从题目到课本。这个过程基本上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但还不够。

 

第二,从教材到题目

 

按照课本章节从第一章第一节一直往后看,由于有上一步骤的准备,我们看书自然就知道重点了,于是在经常考的地方认真看,边看书边体会;在经常出题的地方认真做,边做题边玩味。另外,还要把历次考试的试卷、历年高考试题试卷、复习资料摆在课桌的右上方,觉得需要翻题目的时候就翻一下,边翻边体会。右下方摆上笔记本、草稿纸,边体会边记录。这个记录就是较后两三天复习的重点了。这当中也有一句经典的建哥语录:掌握常考点,就能上重点。这个过程大概有需要两周。

 

第三,归纳整理成体系

 

依据记录的笔记,翻开课本或者复习资料的目录,或者把眼睛闭起来,或者拿一张白纸,开始回忆每一个学科有哪些章节,每一个章节有哪些重要的考点,每一个考点有哪些重要的考法,经常怎么样出题,常用到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常常出错的地方是什么。这一遍的目的是为了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这个工作整天就够了。

 

第四,就是高考较后再看看这一个月做的笔记

 

第一,语文、英语不太适合这个方法,即便回归课本,语文英语也较多读读文章,我觉得还不如回归考卷。研究高考试题的出题思路或者答题要点,比看课本还有用。这是基于这两个学科的特殊性。

 

第二,较后一个月不要做新题,但要做题,不能只看书。我一个师兄,本来数学经常考140几,结果高考较后二十天只看题,不做题,看着看着,高考就看成了120多。务必谨记,要动手,否则后果自负!!

 

第三,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才是制胜的关键,的关键还是主义错误在作怪。要学会放下一些自己根本就搞不懂的地方,因为高考复习没有终点。不要对自己抱有太大期望。也不要过于轻视已经会的部分,往往这才是高考的盲区,很多学生就在这里一失足成千古恨!

 

经常反思这三个问题

 

●为什么出题老师会选择这个知识点作为考点?

 

●你能否总结出有关这个知识点出题方式的变化?

 

●在做题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阻碍了你解题?

 

当你发现了阻碍你准确解题的原因时,你就要思考一下:以前学习时为什么就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呢?总结原因,比如说是不是开始学习课本的时候,是不是由于文字的不精确导致了定义理解的深度不到位而造成的。

 

当一切完成后,我们就要重新回归课本,找到对自己是欠缺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训练,正确短时间内掌握。

 

总之,希望大家利用仅有的时间,在高考来临之前,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查漏补缺,把课本再仔细地学习一遍。

 

据调查,较后阶段通过“知识捡漏”在高考中至少可以多拿50分,你要知道,1分之差,就是几万人。

 

在较后阶段,如果你在迷茫,希望这篇文章带给你一点思路。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高考
上一篇:考场突发事件25个“怎么办”?《人民日报》告诉高考学子! 下一篇:高考丨2017年陕西省今年提前批次文史理工本科分三段录取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