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经典古诗《题西林壁》应该怎样赏析?
初中 来源:网络 编辑:马老师 2020-11-29 17:57:32

  应该有很多人都知道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这是一首注重理趣的诗,其中的道理依然值得我们深思。这是苏轼神宗元丰七年在庐山写的,当是,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庐山的瑰丽风光与苏轼的人生思考结合,诞生了这首千古名篇。说道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苏轼了。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题西林壁》该如何赏析。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试析:西林指西林寺,在江西庐山上。根据诗题的意思,此诗是题写在西林寺里的墙壁上。

  首承二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诗人眼中所见,从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各个视角看庐山,都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其寓意就是,要不断地移步换形,才能看到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转结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写诗人的体悟,我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那是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这是即景说理,寓意为,看问题不能片面,片面只能看到“庐山一角”,只有、越狭小的视角,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此诗的妙处在于,借助描写庐山千变万化、瑰丽多姿的面貌而讲述一个大道理,即,我们观察事物或者看待问题,应客观、,如果主观、片面,可能就得不出准确或者说正确的结论。同时,诗的结句也有我们今天经常说的“跳出问题看问题”的寓意。

  虽是小诗,但诗人有高度,有见底,以哲人的眼光从平常的一次游览,悟出人生大道理。语言平实,但诗意渺远、深刻。可谓是“言浅而意深”的典范。

  以诗喻理,也是宋诗的一大风格。宋代以前的诗歌,多是传统意义上的以诗言志、以诗言情为主,而宋代出现以诗喻理的新诗风。所以有人评价“唐诗以情致胜,宋诗以理致胜”,用东坡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宋诗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读了苏轼的这首诗,希望我们能更谦卑地去认知事物,并认知到自己的局限,能更平和地对待异己者。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杜牧的千古名篇《清明》到底好在哪里?绝妙之处在哪儿? 下一篇: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该如何鉴赏?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